在美國人為了特朗普上街游行,中國人在電腦前剁手的時候,NVIDIA(英偉達)實現了6年多以來的最高季度營收增幅。
這家被網友們戲稱為兩彈元勛(因為NVIDIA的顯卡功耗較高)的公司還預計本財季營收也將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
受此消息影響,英偉達股價在周四盤后交易中上漲14.2%,至77.40美元。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增長53.6%,達到20億美元,大幅超出分析師預期。
在PC時代,NVIDIA是無可爭議的3D王者,產品性能強大,技術先進,是技術的開創者。但是到了移動時代,NVIDIA入場很早卻連續吃癟,如今NVIDIA營收走出了6年的最大增幅,它做對了什么呢?
一、從起步到輝煌
NVIDIA的黃老板是典型的美籍華人,從小在美國長大,到了2016年,黃老板的中文依然很糟糕,和他溝通要靠英文。黃老板少年時代就在美國上學,有黃種人的學習天賦和工程師的基因,畢業后進入了芯片行業,先干技術后干銷售,在3D顯示熱潮的時候成立了NVIDIA。
NVIDIA初創的時候是很小的公司,依靠游戲機的一筆訂單活下來,但是隨后,NVIDIA的技術能力就爆發了。從riva128到rivaTNT,再到TNT2和Geforce,靠瘋狂的升級速度,一眾競爭對手被打敗,除了ATI能跟上NVIDIA的節奏,其他都被甩下了。NVIDIA也成為PC圖形之王。
但是NVIDIA隨后就遇到了麻煩,英特爾和AMD開始把圖形核心集成到芯片組上面了,獨立顯卡的必要性小了。于是,NVIDIA又開始研發芯片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到了業界一流水平。但不幸的是,很快英特爾就收回了授權,而AMD收購了ATI,NVIDIA的努力又失敗了。
這個時候黃老板很敏銳的認識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圖形需求,開始研發Goforce,在iPhone出現之前,NVIDIA已經取得了部分WM產品的訂單。但是,智能手機行業是需要SOC的,單獨的圖形處理器沒有前途。黃老板于是買下ARM授權,開始做SOC。
終于,到了Tegra2、Tegra3時代,NVIDIA達到了輝煌,在PC領域保持傳統優勢,在移動領域獲得了最高的市場占有率。
二、基帶之痛
和PC時代一樣,當NVIDIA做圖形的時候,發現只有圖形不行,還要做芯片組,結果最后是處理器集成了圖形,NVIDIA敗了。而移動時代,NVIDIA發現圖形不行,做了SOC,進而發現智能手機的核心是基帶芯片。只有應用處理器是會被集成基帶芯片的SOC淘汰的。于是NVIDIA收購了Icera,準備做融合,與高通,MTK競爭。
但是這一次,NVIDIA踢到了石板,基帶芯片非常復雜,NVIDIA收購了Icera之后,花費了幾年時間也沒有完成融合,產品落后,NVIDIA被踢出了移動市場。
三、布局汽車、云計算、人工智能獲得成功
雖然移動領域失利,但是黃老板的眼光是沒有問題。移動失利是研發不利,沒有盡快完成融合。而移動的風口已經過去,于是NVIDIA又盯上下一個要爆發的領域,這就是汽車、云計算和人工智能。
早在PC時代,NVIDIA就布局了通用計算,利用3D顯卡龐大的計算需求發展出通用計算能力。這個計算能力對PC是過剩的,但是對云計算、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就恰到好處。
而下一步的趨勢,恰恰就是這三個方向,于是NVIDIA很快就再度輝煌。NVIDIA數據中心業務在第三財季幾乎增長兩倍,達到2.4億美元。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和阿里云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NVIDIA的汽車業務營收飆升60.8%,達到1.27億美元。英偉達還最近剛剛與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簽訂了芯片供應協議。
近期再加上高端游戲PC的復興,英偉達就創造了6年最好的營收。
回顧NVIDIA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企業領導者戰略眼光的重要。黃老板幾乎每個選擇都看準了未來的趨勢,提前進行了研發,雖然也有失敗,但是技術不足的失敗很快就可以被戰略成功所彌補。NVIDIA的輝煌其實與黃老板的眼光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