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基于數據元件與數據金庫打造安全可信金融數據空間 基于中國電子提出的數據元件與數據金庫理念,數據要素市場被科學合理地切分為數據資源市場、數據元件市場、數據產品市場,實現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安全可信金融數據空間通過搭建多對多的安全可信數據空間架構模型,融合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以信用為手段,以金融科技為抓手,搭建政府、組織、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數據安全流通橋梁,實現多主體在線供給需求對接,支撐數據要素實現安全、高效流通和跨域流通,形成符合經濟學原理的市場化配置體系。 發表于:9/25/2023 基于預訓練模型的基層治理敏感實體識別方法 基層治理產生的大量敏感數據可通過數據脫敏去除隱私內容,但這些數據包含較多非結構化文本數據,難以直接進行數據脫敏。因此,需要對非結構化文本數據進行命名實體識別以提取敏感數據。首先把敏感實體分為16類并對信訪文本進行標注,輸入層表示采用預訓練模型BERT,編碼層利用雙向長短時記憶網絡汲取上下文信息,解碼層通過條件隨機場模型優化序列,構建了較高精度的基層治理敏感實體識別模型。針對脫敏工作需要,改變假陰性和假陽性的loss權重,并采用敏感實體框選率輔助評價模型性能。在基層治理信訪數據集和公共數據集MSRA上進行實驗,F1值分別為88.38%和90.11%,相較于基準模型提升了4.64%和3.78%。該模型可應用于非結構化文本的敏感實體識別,識別成功率高。現有評價指標未能較好地反映敏感實體的間接推理關系,應當探索更完善的敏感實體評價體系。 發表于:9/25/2023 中國首個接入大模型的 Linux 操作系統來了 9 月 22 日,統信軟件運營的深度社區正式官宣 deepin 成為首個接入大模型的開源操作系統。 發表于:9/25/2023 英特爾示警數據中心芯片庫存嚴重 英特爾表示,數據中心芯片庫存消化時間遠比PC更長,整個數據中心業務將延宕復蘇。日前,更傳出英特爾一批數據中心服務器CPU以40~50%折扣出售,最后由騰訊、阿里等大客戶出手“救援”。 發表于:9/25/2023 如何快速、簡單地遷移Keil MDK工程項目到其他開發工具 Keil MDK作為嵌入式行業常用的開發工具,嵌入式工程師們都很熟悉。但是最近聽說Arm公司要把Keil MDK合并到Arm Development Studio里,所以Keil MDK的版本更新已經基本停止了,大家都還在使用很老版本的Keil MDK,功能上并不是很方便,希望找到更好的替代工具。此外,從近期舉辦的包括RISC-V中國峰會在內的多個行業活動來看,RISC-V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并且勢頭很猛,因此還要考慮開發工具是否會長期支持RISC-V并可以通過移植重用相關設計。 發表于:9/20/2023 Spectrum儀器推出用于4.7GHz信號采集與分析的全新數字化儀卡 Spectrum儀器全新旗艦型號集10GS/s、12位分辨率、4.7GHz帶寬與12.8GB/s數據流傳輸于一體 發表于:9/13/2023 AI大模型時代,存算一體開啟智算未來 ChatGPT一經發布便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成為史上用戶數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也讓人工智能再次回到大眾關注的焦點。 發表于:9/7/2023 RISC-V生態建設已有長足發展,并已邁向高性能 隨著RISC-V生態的不斷加速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增長,RISC-V也開始逐漸從物聯市場走向高性能領域,PC、汽車、數據中心、AI等高性能領域成為RISC-V的重要機會市場。 發表于:9/6/2023 覆蓋十余個行業場景 MiniMax大模型全面開放 8月31日,MiniMax開放平臺已全面正式開放服務。眾多企業用戶已登陸“MiniMax開放平臺”搶先體驗。 發表于:9/1/2023 論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決策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領域的應用方興未艾,世界各國廣泛開發人工智能產品,以期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決策的公平性。然而,人工智能尚處于初級階段,存在決策偏見、算法黑箱等技術缺陷,并不能做到完全價值中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對傳統司法原則和理論造成了沖擊,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人權保護。所以,不能盲目夸大人工智能對于司法決策的作用。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缺陷,提出要在人工智能產品開發的各個階段減少決策偏見,推進相關認證標準;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問題,首先要明確人工智能只能輔助決策而不能替代決策,其次應加強人類的責任和監管,保障決策的公平性。同時,應加強辯方的數據權利,以實現技術司法模式下的控辯平衡。 發表于:8/24/2023 大數據時代下歐盟數據可攜帶權的風險和啟示 數據可攜帶權是歐盟于2018年生效的一項新興權利,允許數據主體不受阻礙地將個人數據傳輸給另一個數據控制者。研究數據可攜帶權對我國個人數據保護體系的建構、國內互聯網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都將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通過對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中的立法規定及其實施現狀進行分析,發現該條款實質上已淪為僵尸條款,并未發揮預期的功能。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確立了此項權利,在后續相關制度規定時應當參考歐盟經驗,對數據可攜帶權的客體范圍進行限縮,加強政府部門分層級監管,實現數據可攜帶權的中國本土化。 發表于:8/24/2023 法律經濟學視閾下“大數據殺熟”的監管困境及紓解 “大數據殺熟”作為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算法發展的負外部性產物,一直存在理論與實踐上的爭議。在理論層面,學界對“大數據殺熟”的認知與定性觀點不一,存在差別定價、價格欺詐、價格歧視多種討論。在實踐層面,“大數據殺熟”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在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還涉及反壟斷、信息安全等多個維度,現行法律規范與監管模式對該行為的回應尚有不足。本文通過法律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大數據殺熟”進行法理基礎的解構,明確“大數據殺熟”的價格歧視本質,著重分析消費者權益減損、市場失靈等法律監管困境,在此基礎上得出逆向選擇進行反歧視、制度創新完善監管體系,正本清源強化算法權力治理等紓解建議,以期實現提高經濟效率與維護消費者權益兩大目標的衡平。 發表于:7/24/2023 論我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立法完善 我國積極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圍繞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形成了覆蓋關鍵環節的體系框架及關鍵要求。隨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進一步走深走實,與國際數據治理規則競爭進一步加劇,現有的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立法在支撐全國統一數據市場建設,以及引導、規范開發利用活動方面存在不足,應在數據基礎設施、數據供給、數據流通、數據應用創新及數據跨境流動等關鍵環節進行立法完善。 發表于:7/24/2023 JFrog發布《2023年JFrog安全研究報告》 2023年7月20日 —— 流式軟件公司、JFrog軟件供應鏈平臺締造者JFrog發布《2023 年JFrog安全研究報告》,深入分析對DevOps和DevSecOps團隊影響最大的開源安全漏洞。該報告旨在為開發工程師、DevOps工程師、安全研究人員和信息安全負責人及時提供關于安全漏洞的深入洞察,防范軟件供應鏈風險,幫助從業人員更客觀地決定待修復漏洞的優先級,消除和緩解所有已知軟件漏洞的潛在影響,為其產品和業務保駕護航。 發表于:7/24/2023 DPU:2023的洪荒之力 探索出“中國方案”,搶跑DPU新技術的發展。 發表于:7/19/2023 ?…13141516171819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