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換方式
直接轉換ADC。
2.電路結構
3位并行比較型A/D轉換器原理電路如圖11.9.1所示。它由電阻分壓器、電壓比較器、寄存器及編碼器組成。
圖11.9.1 3位并行A/D轉換器
3.工作原理
圖中的8個電阻將參考電壓VREF分成8個等級,其中7個等級的電壓分別作為7個比較器 C1~C7 的參考電壓,其數值分別為VREF/15、3VREF/15…、13VREF/15。輸入電壓為v1,它的大小決定各比較器的輸出狀態,如當0≤v1< VREF/15時,C7~C1的輸出狀態都為0;當3VREF/15≤v1<5VREF/15時,比較器C6和C7的輸出CO6=CO7=1,余各比較器的狀態均為0。根據各比較器的參考電壓值, 可以確定輸入模擬電壓值與各比較器輸出狀態的關系。 比較器的輸出狀態由D觸發器存儲,經優先編碼器編碼,得到數字量輸出。 優先編碼器優先級別最高是I7 ,最低的是I1。
設v1變化范圍是 0~VREF,輸出3位數字量為D2D1D0,3位并行比較型A/D轉換器的輸入、輸出關系如表10.2.1所示。
表11.9.1 3位并行A/D轉換器輸入與輸出關系對照表
模擬輸入 |
比較器輸出狀態 |
數字輸出 |
||||||||
CO1 |
CO2 |
CO3 |
CO4 |
CO5 |
CO6 |
CO7 |
D2 |
D1 |
D0 |
|
0≤v1< VREF/15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VREF/15≤v1<3VREF/15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3VREF≤v1<5VREF/15 |
0 |
0 |
0 |
0 |
0 |
1 |
1 |
0 |
1 |
0 |
5VREF≤v1<7VREF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7VREF/15≤v1<9VREF/15 |
0 |
0 |
0 |
1 |
1 |
1 |
1 |
1 |
0 |
0 |
9VREF/15≤v1<11VREF/15 |
0 |
0 |
1 |
1 |
1 |
1 |
1 |
1 |
0 |
1 |
11VREF/15≤v1<13VREF/15 |
0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0 |
13VREF≤v1< VREF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4.特點
(1)由于轉換是并行的,其轉換時間只受比較器、觸發器和編碼電路延遲時間的限制,因此轉換速度最快。
(2)隨著分辨率的提高,元件數目要按幾何級數增加。一個n位轉換器,所用比較器的個數為2n-1,如8位的并行A/D轉換器就需要28-1=255個比較器。由于位數愈多,電路愈復雜,因此制成分辨率較高的集成并行A/D轉換器是比較困難的。
(3)精度取決于分壓網絡和比較電路。
(4)動態范圍取決于VREF。
單片集成并行比較型A/D轉換器的產品很多,如AD公司的AD9012(TTL工藝,8位)、AD9002(ECL工藝,8位)、AD9020(TTL工藝,10位)等。
5.改進方法
為了解決提高分辨率和增加元件數的矛盾,可以采取分級并行轉換的方法。10位分級并行A/D轉換原理如圖11.9.2所示。圖中輸入模擬信號v1,經取樣-保持電路后分兩路,一路先經第一級5位并行A/D轉換進行粗轉換得到輸出數字量的高5位,另一路送至減發器,與高5位D/A轉換得到的模擬電壓相減。由于相減所得到的差值電壓小于1VLSB,為保證第二級A/D轉換器的轉換精度,將差值放大25=32倍,送第二級5位并行比較A/D轉換器,得到低5位輸出。這種方法雖然在速度上作了犧牲,卻使元件數大為減少,在需要兼顧分辨率和速度的情況下常被采用。
圖11.9.2 分級并行轉換10位A/D轉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