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家主要半導體企業2024年度的設備投資額為1233億美元,較上一年度減少2%,比初期計劃下調約95億美元。將是連續2年同比下降。需求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AI)領域,而純電動汽車(EV)領域則停滯不前。受各國半導體振興政策推動,提前投資取得進展,產能也出現過剩跡象。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匯總了美國、歐洲、中國大陸、韓國、臺灣和日本的10大半導體企業的設備投資計劃。2024年6~9月發布財報的企業根據最新的業績計算,在制造方面進行合作的鎧俠控股和美國西部數據則按1家企業計算。2024年度的投資計劃截至5月為增長6%至1328億美元,但此次匯總的數據下調了約95億美元。
受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宅家需求的反向影響,2023年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等半導體的需求急劇下降。中國經濟也陷入低迷,各企業抑制了2023年度的投資。預計2024年度行情有所復蘇,制定了樂觀的計劃。
美國英特爾將設備投資規模縮減至250億美元,比預計超過300億美元的初期計劃減少了2成以上。英特爾2024年7~9月的最終損益虧損166億美元,按季度計算創出歷史新高,不得不加快重振經營。虧損因2021年涉足的半導體代工業務而擴大。
韓國三星電子將2024年的半導體投資定為350億美元左右,比上年減少1%,比當初預測下調了20億美元左右。這是5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需求低迷。在AI用高帶寬存儲器(HBM)的開發方面,韓國SK海力士領先。
在歐美等地,純電動汽車的需求下降,抑制投資的動向也擴大到車載半導體投資。
用于純電動汽車等的功率半導體的最大企業德國英飛凌2024財年(截至2024年9月)的設備投資額減少8%,降至29億美元。而在2023年11月時,預計投資增長11%達35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
各國將半導體定位為重要物資,從2020年前后開始擴充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振興政策,不斷強化生產體制。中國企業也以中美對立為背景,舉官民之力推進巨額投資。
業界團體SEMI的數據顯示,目前世界半導體工廠的開工率為70%左右,低于被視為健康性標準的80%。半導體需求低迷加上產能過剩,各企業不得不調整2024年度的設備投資。
另一方面,抓住AI半導體需求的企業正在進行積極投資。世界最大的代工企業臺積電(TSMC)將投資超過300億美元,提高AI半導體的產能。臺積電幾乎壟斷了美國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生產。在截至2028年的5年里,SK將向半導體業務投資約103萬億韓元(746億美元),增產AI用存儲芯片等產品。
英國調查公司Omdia 的南川明指出,“中國的新工廠投資速度正在放緩,2025年全球半導體投資減少的可能性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