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消息,在中國,每5個5G用戶中就有1個愿意為云游戲、生成式AI等延遲敏感型應用的性能保證多支付33%費用。這是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最新調查報告的重要結論之一。
近日,愛立信詳細介紹了該公司近期發布的幾份重磅行業觀察報告,包括最新《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借助差異化連接提升5G網絡體驗》報告以及《愛立信CTO技術趨勢2024》報告。
這些報告全面整理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移動市場尤其是5G市場的發展趨勢,并針對當下5G發展遭遇瓶頸提出應對之法,不僅涉及詳盡的市場數據整理和曲線對比,同時也有面向未來行業動態的殷切展望。
盡管面對移動網絡數據流量增速放緩的現實困境,但愛立信仍對下一階段5G網絡潛能的真正釋放持樂觀態度,而這種樂觀將由運營商通過可編程網絡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來提供支撐。
過去:中國多維度領先全球5G發展
自2011年發布以來,基于愛立信和合作伙伴的獨家網絡洞察,每個季度發布的《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一直在為行業提供網絡數據、性能、統計和預測方面的重要參考。
愛立信東北亞區網絡產品部網絡演進專家張嘉隆針對最新一期報告展開了詳細解讀,他向媒體介紹到,根據愛立信的最新預測,到2027年5G將超過4G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移動網絡制式,到2030年5G用戶數量將達到63億,全球占比到66%。
作為5G成熟度的標志性維度,中國無論是在“5G網絡用戶滲透率”方面還是在“5G網絡人口覆蓋率”方面,都做到了持續領先全球發展。
根據愛立信結合多方數據統計,到2024年底,中國5G滲透率將達到56%,而全球市場這一比例為25%,中國5G用戶將占全球5G用戶總數的46%。在5G SA用戶方面,中國更是將在全球5G SA網絡用戶占據高達83%的比例。同時,到2024年底,中國的5G人口覆蓋率將達到95%,全球市場的5G人口覆蓋率則為55%。另外,中國5G流量占全球5G流量比例達到45%。在5G分流比方面,到今年年底中國將達到65%,全球市場則為35%。
這份最新移動市場報告還分析了下一步運營商業務收入拓展的新熱點,包括終端側的生成式AI、差異化的鏈接服務以及數字空域的新機會。
具體來說,行業已經達成共識,端側AI一定會帶來新的網絡流量增長。而差異化連接服務在成為運營商重要增收方向的前提下,將對網絡提出更高的性能與容量要求。數字空域則涵蓋了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廣泛新機遇,愛立信認為電信運營商網絡天生適合為低空經濟提供超視距的連接服務,并可賦能更多低空應用創新。
現在:差異化服務支持5G網絡變現
不過,正如愛立信東北亞區副總裁吳立東所言,無論是眼下的5G時代還是未來的6G時代,“如何賺錢”都是運營商面臨的迫切現實問題。她提出,一方面我們要擁抱移動市場帶來的變化,另一方面,5G的盈利方式需要發生根本性改變,而差異化服務便是其中的重要思路。
最新的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借助差異化連接提升5G網絡體驗》報告發現,5G用戶不再滿足于“盡力而為”的5G性能,用戶差異化連接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生成式AI正在改變使用5G服務的方式。預計在未來五年內,至少每周都會使用生成式AI應用的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增長2.5倍。這個快速增長的用例與視頻通話、流媒體、在線支付等當前的差異化連接用例一起成為了智能手機用戶愿意支付額外費用的原因。
基于這份報告,愛立信東北亞區高級市場經理楊利詳細介紹了運營商如何實現從當前無差異化移動寬帶服務到性能驅動型商業模式,再到平臺化商業模式的轉型路徑。具體而言,愛立信認為這一過程可分為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也即當前移動寬帶的無差異化體驗服務模式,在該模式下,消費者ARPU增長接近停滯;
第二階段,運營商可通過內容、速率分檔和QoS優先級來提供“淺層的”差異化服務來改進現有的移動寬帶模式,這將帶來ARPU值的有限增長;
第三階段,運營商可以在特定地點和特定活動提供基于位置的性能保證,新加坡電信(Singtel)已成為這種商業模式的成功先行者;
第四階段,運營商在更大規模上向不同細分市場提供定制性的性能保證,這是第三階段“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將帶來用戶體驗更大范圍的一致性,中國運營商已在進行相關探索;
第五階段,差異化連接成為動態的、非固定的常態需求,這要求運營商將網絡能力進行模塊化,應用開發者可以像組裝樂高一樣對電信網絡能力進行拼配,從而支持各種創新應用,同時這也將倒逼運營商通過統一能力聚合平臺以API的形式將網絡能力開放出去。
未來:可編程網絡構成創新平臺底座
基于這樣的商業模式演變的判斷,愛立信在其最新《CTO技術趨勢2024》報告中給出了相應的網絡演進路徑。
愛立信中國區技術部副總經理張永濤告訴媒體,數字化、電氣化和自動化構成了整體社會和商業環境的基礎底色,移動行業則正通過云計算、AI和Mobile來為這樣的大環境提供支撐。在愛立信看來,這當中存在四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利用網絡編程能力滿足服務差異化需求:具體來說,網絡可編程性通過基于服務需求實現動態資源分配,允許應用通過API請求網絡資源,從而實現滿足特定客戶需求的定制服務。簡言之,服務的差異化是一種目標,而編程能力則是一種手段。其中可編程能力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網絡基礎設施的編程能力,由運營商管理,旨在高效地利用和運行網絡資源;二是按需服務的編程能力,允許應用通過網絡API為各種級別的服務動態地請求網絡資源。
趨勢二: 利用電信AI增強高性能網絡的可編程能力:AI提升了高性能網絡的可編程能力,使其成為具有高成本效益、可持續、基于意圖驅動的自智系統,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AI將帶來行業根本性變革,電信業必須積極擁抱新一輪智能化革命。AI是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管理和抓住新機遇的關鍵推動因素,一方面運營商可以利用AI來提升運營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外提供AI服務作為新的收入來源。
趨勢三:向水平分層的網絡架構轉變,以促進創新并增強和擴展網絡能力:水平網絡架構支持網絡模塊的獨立開發和擴展,提供更靈活、適應性更強且可定制的網絡解決方案。生態能力是電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行業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新技術不斷涌入,其他領域的參與者越來越多,水平架構的網絡將使電信行業能夠更好地擁抱廣闊的生態,但這不會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仍有許多挑戰待解決。
趨勢四:追求未來十年在性能、可持續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創新:在未來十年內,重點將在于開發新型(novel)技術,這些技術不僅能夠提升網絡性能,還能改善能源效率和安全性。在摩爾定律已經接近極限的限制下,如何更高效、更可持續地提供強大的算力,神經擬態計算和量子計算等給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根據愛立信的預測,未來十年移動創新將實現一百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