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針對商務部半導體出口管制執法進行調查。今天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和俄羅斯取得先進芯片的效果有限,中國已建立龐大且公然的走私網絡、持續利用美國技術。
在這份30多頁的報告中,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于摘要中指出,盡管美國政府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努力遏止中國野心及俄羅斯軍事力量,但并不見預期效果。
調查小組自2023年9月展開調查,深入了解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失靈的原因。調查最初將重點聚焦在4家公司,包括芯片大廠AMD和英特爾(Intel)、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以及半導體制造商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今年9月的首份報告顯示,美國半導體制造商在遵守出口管制方面行動不夠,調查小組委員會并舉辦聽證會,4家公司派代表出席作證,說明出口管制合規計畫中的缺陷。
除了審查半導體制造商,調查小組委員會同時針對政府執法的成效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口管制執法未達應有標準,負責執法的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預算有限下必須依賴過時技術追蹤日益復雜的分銷通路。
報告摘要也指出,工業暨安全局幾乎把如何遵守法律的決定權留給半導體公司自行判斷。
報告寫到,中國已建立「龐大且幾乎不加掩飾的走私網絡,能持續利用美國技術」。
美國拜登政府在2022年對俄羅斯實施出口管制,限制其取得侵略性軍事能力所需的技術;另外,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則是試圖利用美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設立戰略技術壁壘,防止中國未來取得軍事優勢。
首份報告揭示,“一個由走私者、幕后交易和偽造運輸標簽組成的地下市場正在將AI芯片輸往中國”。由于這些規避行為,被禁的芯片在中國市場廣泛流通。
另外,工業暨安全局缺乏針對中國議題的專家和語言人才。一名前工業暨安全局官員告訴調查小組委員會,在他任職期間,只有一名員工精通中文。
新出爐的報告指出,工業暨安全局在國家安全體系中角色日益重要,預算與其他國家安全支出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其預算為1.91億美元,甚至不及兩架戰斗機的成本。
美國商務部在全球僅有11名出口管制官員負責此類檢查。工業暨安全局在加拿大有一名分析師,并在全球9個國家的9個地點派駐了11名國際出口管制官員,包括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芬蘭、臺灣、土耳其、新加坡、香港、中國及印度。
報告建議,國會應增加預算,聘請更多人力來執行出口管制;對違反出口管制的企業祭出更高額罰款;并要求外部機構定期審查先進芯片公司的出口管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