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導體市場將實現15%增長。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追蹤情報” 的最新研究表明,鑒于 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AI)與高性能運算(HPC)需求不斷攀升,從云端數據中心、終端設備到特定產業領域,各個主要應用市場都面臨著規格升級的趨勢,半導體產業將再次迎來全新的繁榮景象。
IDC 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表示:“在人工智能持續推動高階邏輯制程芯片需求,以及高價高帶寬內存(HBM)滲透率提升的推動下,預計 2025 年整個半導體市場的規模將增長超過 15%。半導體供應鏈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先進封裝等產業,通過上下游之間的橫向與縱向合作,將會共同創造新一輪的增長機遇。”
IDC預計2025年半導體市場將呈現以下八大趨勢:
1、2025 年半導體:AI 驅動的高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
2025 年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 15%。在存儲領域,有望實現超過 24% 的增長,主要動力源于 AI 加速器所需搭配的 HBM3、HBM3e 等高端產品滲透率持續上升,以及新一代 HBM4 預計于 2025 年下半年推出所產生的帶動作用。非存儲領域則有望增長 13%,主要得益于采用先進制程芯片的需求旺盛,如 AI 服務器、高端手機芯片等,此外,成熟制程芯片市場也將在消費電子市場回溫的激勵下呈現積極表現。
2、亞太地區 IC 設計市場行情升溫,2025 年有望再增長 15%。
亞太地區的 IC 設計企業產品線豐富多樣,應用領域遍布全球,涵蓋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AP)、電視系統級芯片(SoC)、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驅動芯片(OLED DDIC)、液晶顯示器觸控與顯示驅動集成芯片(LCD TDDI)、無線芯片(WiFi)、電源管理芯片(PMIC)、微控制器(MCU)、專用集成電路(ASIC)等必備芯片。隨著庫存水平基本得到控制、個人設備需求回暖,以及 AI 運算需求延伸至各類應用從而帶動整體需求,預計 2025 年亞太地區 IC 設計整體市場將持續增長,年增長率達 15%。
3、臺積電將繼續在晶圓代工 1.0 與晶圓代工 2.0 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在傳統晶圓代工 1.0 的定義下,臺積電的市場份額從 2023 年的 59% 穩步上升,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64%,2025 年更是將擴大至 66%,遠遠超過三星、中芯國際、聯電等競爭對手。而在晶圓代工 2.0 定義中(包括晶圓代工、非內存的集成器件制造商制造、封裝測試、光罩制作),2023 年臺積電的市場份額為 28%,但在 AI 驅動先進制程需求大幅提升的形勢下,預計其市場份額將在 2024 年和 2025 年快速攀升,彰顯在新舊產業結構下的全方位競爭優勢。
4、先進制程需求強勁,晶圓代工廠加速擴產。
先進制程(20 納米以下)在 AI 需求的推動下加速擴產。臺積電不僅在中國臺灣廠區持續建設 2 納米及 3 納米制程,其美國廠區的 4/5 納米制程也即將量產。三星憑借率先進入環繞柵極(GAA)時代的經驗,在韓國華城打磨 2 納米制程。英特爾則在新戰略規劃下押注 18A 制程開發,并將吸引更多外部客戶作為未來幾年的目標。總體來看,預計 2025 年晶圓制造產能將年增 7%,其中先進制程產能將年增 12%,平均產能利用率有望維持在 90% 以上的高位,由 AI 需求驅動引發的半導體繁榮景象持續推進。
5、成熟制程市場行情回溫,產能利用率將超 75%。
成熟與主流制程(22 納米 - 500 納米)應用范圍廣泛,涵蓋消費電子、汽車、工業控制等領域。展望 2025 年,預計在消費電子的帶動下,以及汽車與工業控制領域可能出現的零星庫存回補動力支持下,整體需求將持續回暖。8 英寸晶圓廠平均產能利用率有望從 2024 年的 70% 攀升至 75%,12 英寸成熟制程平均產能利用率也將提升至 76% 以上,預計 2025 年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平均提升 5 個百分點。
6、2025 年為 2 納米晶圓制造技術的關鍵之年。
2025 年將是 2 納米技術的關鍵時期,三大晶圓制造商都將進入 2 納米量產階段。臺積電致力于在新竹及高雄擴廠,預計下半年穩步邁入量產。三星將遵循以往的一貫做法,預計比臺積電更早投入生產。英特爾則在戰略調整后,全力聚焦導入晶背供電(BSPDN)的 18A 制程。在 2 納米時代,三大廠商將面臨效能、功耗、體積、價格(PPAC)方面的嚴峻挑戰,包括芯片效能、功耗表現以及單位面積成本的整體優化,尤其 2 納米制程將同步啟動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礦機芯片、AI 加速器等關鍵產品的量產,屆時各家的良率提升速度與擴產節奏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7、封測產業生態重塑,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將持續擴大,中國臺灣地區 AI 封測優勢提升。
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封測格局正在重新構建。在中國半導體自主化政策的推動下,晶圓代工成熟制程產能快速增長,下游的外包半導體封裝測試(OSAT)產業也隨之擴張,正在形成完整的制造產業鏈。中國臺灣地區廠商在這種形勢下展現出另一方面的產業優勢,不僅加速在中國臺灣地區及東南亞布局產能,還深入鉆研 AI 芯片先進封裝技術。展望 2025 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份額將持續上升,中國臺灣地區廠商則鞏固在 AI 圖形處理器(GPU)等高端芯片的封裝優勢。預計 2025 年整個封測產業將增長 9%。
8、先進封裝: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深入布局,CoWoS 產能倍增。
隨著半導體芯片功能與效能要求不斷提高,先進封裝技術愈發重要。在扇出型面板級封裝方面,從 2025 年起將快速發展,目前以玻璃Base制程為主,應用于電源管理芯片、射頻芯片等小型芯片,預計經過數年技術積累后有望進軍對封裝面積要求更大的 AI 芯片市場,并導入技術門檻更高的玻璃基底產品。此外,在英偉達(NVIDIA)、超威半導體(AMD)、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博通(Broadcom)與云端服務供應商(CSP)等高性能運算客戶需求的推動下,臺積電的 CoWoS 產能持續倍增,目標是從 2024 年的 33 萬片大幅擴充至 2025 年的 66 萬片,年增長 100%,其中以 CoWoS - L 產品線年增長 470% 為主要動力,而中國臺灣地區的設備供應鏈,包括濕蝕刻、點膠等關鍵制程設備廠商,將在此次擴產浪潮中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IDC 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仍需應對多種變量: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政策(包括產業補貼、貿易關稅、貨幣利率等)、終端市場需求以及新增產能帶來的供需變化,都是 2025 年半導體產業值得關注的重要方面。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