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據《日經新聞》報道,由于此前擔憂美國持續升級出口管制,很多中企提前采購了很多半導體設備,造成市場大量庫存的提升,推動了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
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采購支出將首次突破400億美元。
但隨著2025年需求恢復正常,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將出現衰退。SEMI在9月份于中國舉行的會議上表示,2025年的中國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采購支出將無法達到去年相同的400億美元水平,預計將回落至2023年的水平。
對此,一家國際半導體制造設備供應商的中國分公司高管表示,2025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預計將同比下降5-10%。而現階段交貨給中國半導體制造商的設備產能利用率正在下降,這要歸咎于之前大量采購設備,使得產能利用率降低,也將導致2025年整體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萎縮。
根據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ASML的2024年第三季財報顯示,該季度中國大陸依然是ASML的第一大市場,凈系統銷售額占比達47%。不過,ASML CEO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金額將下降到大約20%的情況。而且,市場萎縮不僅限于2025年。
根據SEMI的說法,2023年至2027年,中國半導體設備的采購支出每年將平均下降4%。相較之下,同期的美國采購支出將每年增長22%,歐洲和中東將增長19%,日本也將增長18%。
不過,即便有這樣的沖擊,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預計2024年至2027年間,中國大陸將在半導體設備上支出總額將達到1,444億美元。這筆支出高于韓國的1,080億美元、中國臺灣的1,032億美元、美洲的775億美元和日本的451億美元。
報導指出,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大規模采購支出,主要來自于提高半導體產業自給自足率的目標。根據SEMI以加拿大研究公司TechInsights的數據表示,2023年中國的自給率預計僅為23%。因此,中國尋求繼續支持半導體產業,以提高自給率。而主要的外國半導體紹被供應商希望利用龐大的市場,但卻面臨了來自中國當地企業的激烈競爭。
現階段,北方華創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而中微公司(AMEC)則是第二大供應商。在這兩家企業近年技術實力快速提升,業績也迅速增長。此外,中國本土的芯片制造商也在積極的采購本土半導體設備。這樣的情況,也將加劇外國半導體設備廠商與中國本土半導體設備廠商之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