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NXP)的業務布局中,工業與物聯網是堪比肩汽車的重要領域。日前,恩智浦工業與物聯網峰會在京舉辦之際,恩智浦全球資深副總裁、工業及物聯網邊緣業務總經理Charles Dachs等對于恩智浦面向工業和物聯網領域的邊緣業務戰略和發展作了深入解讀。
恩智浦全球資深副總裁、工業及物聯網邊緣業務總經理Charles Dachs
邊緣設備發展趨勢
Charles Dachs表示,智能互聯設備高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智能互聯設備將超過500億臺。對綠色能源和能效的推動和采用是智能互聯設備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而另外一個重要趨勢是設備的自主性需求持續增長,這帶來的對處理性能提升的持續需求,人工智能也因而更多地在設備中被采用。此外,另一個重要特征是這些設備的互聯需求,工業物聯網領域各種關鍵應用中,設備連接的需求日益增加,隨之而來的則是設備的安全性日趨重要。
化繁為簡 靈活擴展
這諸多趨勢的發展,最后一個直觀體現就是終端設備的復雜性不斷提高。僅靠芯片和硬件,已經難以解決這些終端設備的復雜需求。如何化解這些復雜挑戰,恩智浦給出了答案。
Charles Dachs介紹到,針對復雜的應用需求,恩智浦會提供一個整體的系統級解決方案。恩智浦將技術解決方案的完成分解為三個不同的層面(如下圖),自下往上,分別是底層的硬件及軟件基礎、位于頂層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及介于中間的不同技術板塊。
Charles Dachs表示,最下面藍色的部分是軟硬件底層基礎,包括了提供處理、模擬、電源管理、傳感器功能。
綠色中間層涵蓋了恩智浦針對不同領域提供特定技術的創新,這些技術對于化解智能互聯終端的復雜性至關重要。恩智浦目前定義了12個重點技術領域,包含有信息安全、連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圖像和顯示、觸摸、電機控制、功能安全、網絡連接、語音、視覺、能源轉換和低功耗。
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就是需要將底層處理與恩智浦的技術專長聰明地組合,以一種更有效也更有意義的方式打造一套完整的系統級解決方案,用以更好地解決客戶的問題。這部分主要包括向客戶提供完整的參考設計、概念驗證工具、FRDM開發平臺及軟件包。
全面完整的處理器組合
底層硬件基礎中,恩智浦提供MCU、跨界MCU、應用處理器共三大類逾3000種產品組合。
MCX是恩智浦今年重新對MCU命名的一個系列名稱,目前推出了5個子系列。MCX N是率先集成了NPU在MCU里,使MCU具備邊緣側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處理能力,定位在高性能的高級信號處理技術。MCX A是高性能的智能外設,是一個主流和廣泛應用的處理器系列。MCX C定位于入門級的低功耗應用,價格相對來講也是非常有競爭力。MCX L是超低功耗的系列,適用于始終在線類型的應用。MCX W是安全、互聯、窄帶微控制器,將ZigBee、Thread和藍牙與MCU功能相結合。
第二大系列就是恩智浦的跨界處理器。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就是恩智浦最新推出的i.MX RT700系列。i.MX RT700是一款特別針對智能AI邊緣設備而設計的低功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非常適合可穿戴、消費醫療、智能家居等場景的應用。i.MX RT700是第一顆集成了NPU的跨界處理器,非常適合于邊緣側的AI和機器學習的處理。i.MX RT700最高可搭載5個計算內核,是恩智浦在跨界MCU中實現eIQ? Neutron NPU的首款產品。低功耗是i.MX RT700的另一個亮點,與前代產品相比,低功耗性能表現實現了70%的提升。
最后一個大系列就是應用處理器——i.MX9系列。包括i.MX 95、i.MX 93和i.MX 91系列。i.MX9系列集成了NPU,i.MX 95和i.MX 93系列都具備進行高效的AI和機器學習的處理能力。i.MX95的核更多,更適合去做一些高性能的多媒體的應用。i.MX 91定位是入門級的處理器,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安全、AI、連接
Charles Dachs表示,在恩智浦的三層架構中,位于中間層的技術板塊是更體現創新能力,也更能夠為客戶帶來差異化的部分。Charles Dachs重點介紹了三方面:安全、AL/ML和連接。
Charles Dachs表示,恩智浦所做的一切都考慮到了安全性,以實現端到端的安全實施。恩智浦針對不同安全等級需求的產品,既包含有基本的經濟高效的安全性,也涵蓋更高的安全等級,并在產品中使用真正的安全硬件區域,從而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他表示,恩智浦不僅在產品層面做到安全性,還提供完整的云基礎設施,形成“硬件+軟件+云端”的模式,恩智浦是為數不多能提供這樣安全保障的公司之一。恩智浦借助安全邊緣能力,成為首家獲得Matter證書的公司。
由于延遲和隱私監管方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AI/ML功能將走向邊緣。對于AI/ML功能的擴展和支持,是恩智浦能給帶給用戶的另一個重要價值。Charles Dachs表示,從32位微控制器到跨界MCU再到應用處理器,恩智浦產品內置了AI/ML加速器功能,涵蓋多TOPS性能。恩智浦不僅從硬件集成的角度做到這一點,還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軟件框架,稱之為eIQ,它使開發人員和客戶能夠開發他們的模型、采集數據、標注數據、訓練他們的模型并在底層處理平臺上測試它們并部署在不同硬件里,然后再去做推理。覆蓋的算力從10個G一直到幾個T。就在幾個月前,恩智浦展示了在i.MX 9系列產品上,可以在邊緣運行大語言模型,甚至無需連接到云端。
智能終端對于聯網的需求與日俱增,廣泛的連接性也成為恩智浦解決方案的重要特色。恩智浦不僅提供有關處理的產品組合,還是唯一一家擁有讓客戶訪問智能連接設備所需的所有不同連接元素的公司,包括Wi-Fi、藍牙、Thread、ZigBee、UWB、NFC,恩智浦提供一個整體的連接方案給客戶。
厚植中國 開拓創新
Charles Dachs介紹到,恩智浦深耕中國30余年。恩智浦的工程師有1/3左右都在中國本地。恩智浦在大中華區有超過9 000 名員工,擁有14個辦事處、6座研發中心,并且在天津有1個世界領先的封測廠。恩智浦邊緣處理業務部門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制造的。此外,恩智浦在中國擁有所有創新要素,配備有非常齊全的團隊,包括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系統工程、客戶支持和銷售市場團隊。有超過200個產品實際是在中國定義,然后研發、執行、交付的。恩智浦在中國有非常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在中國服務超過6 000家客戶,共同將創新推向終端市場。
Charles Dachs表示:“我們非常興奮地看到在中國市場上有這么多機會,其中一些大趨勢與我們能夠給客戶提供的產品、方案都是非常契合的。我們與中國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合作機會,可以確保我們能夠攜手邁向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