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3 日消息,微軟悄悄結束了始于 2013 年的 Project Natick 水下數據中心 ( UDC ) 實驗項目,該公司云計算運營和創新部門負責人諾埃爾?沃爾什 ( Noelle Walsh ) 確認了這一消息,她表示:" 我們不會在任何地方建造海底數據中心。" 不過沃爾什也指出," 這個項目是成功的,讓我們學習了很多海底作業、服務器防震以及對服務器影響方面的知識,我們將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
隨著數據中心需求激增,其數量在未來幾年預計將呈指數級增長。僅去年,英偉達就售出了超過 376 萬塊數據中心 GPU,預計這些顯卡每年將消耗 14.3TWh 的電力,這還不包括冷卻系統的能耗。據 DataSpan 稱,數據中心電量消耗中有 40% 用在了冷卻系統上。因此,如果微軟能夠找到減少甚至消除這一成本的方法,就能降低建設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
除了潛在的節能效益之外,微軟還從 2018 年在蘇格蘭海岸部署的服務器中學到了其他東西。與同期陸上進行的對比實驗相比,微軟在水下放置的 855 臺服務器中只有 6 臺出現故障,而陸地上部署的 135 臺中則有 8 臺需要更換,故障率分別是 0.7% 和 5.9%。微軟表示,服務器使用壽命更長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的穩定性和用于保護服務器的惰性氮氣。
當被問及從此次項目中學到的知識是否包括在數據中心使用機器人時,沃爾什表示:" 我們更關注機器人能否幫助搬運這些未來可能會非常重的服務器,讓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正在向其他行業學習機器人技術,但我們也認識到數據中心需要人來維護,我并不希望人們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并未透露未來是否會重啟水下數據中心項目。
沃爾什表示:" 可以說現在我們的研發方向更加聚焦。我們會嘗試不同的項目,學到的知識可能會在其他項目中發揮作用。但現在,我們的重點非常明確。" 不過,微軟并沒有停止數據中心開發項目。據報道,該公司正與 OpenAI 合作建造一個價值 1000 億美元(當前約 7281.91 億元人民幣)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數據中心,并計劃利用模塊化核反應堆為這類項目提供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