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消息,從武漢理工大學官網獲悉,該校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鋅離子介導催化作用實現超快充電池的新機制,研制出超高功率、本質安全的水系鋅離子電池,為下一代超快充電池的開發應用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技術路徑,該成果已在《Nature Catalysis》上發表。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一種以水作為電解液的電池,具有安全、快充、成本低廉和環境友好等優勢,是一項具有應用前景的新型儲能技術。
傳統離子穿梭模型反應速率受限于菲克第二定律的極限,難以實現倍率性能的突破。
該校團隊提出離子介導催化存儲理論,發現調控電極材料和電解液中的陽離子對溶劑鞘層水的吸附會顯著影響水裂解的反應速率和產物,遠超傳統電池的反應速率,合理解釋了水系鋅離子電池的快充性能反常,并提供了不同于傳統離子穿梭模型的新機制。
▲ 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性能反常及鋅離子介導的催化作用實現超快充的機理示意圖
團隊通過三維多孔石墨烯氣凝膠限域氮化釩納米簇,實現了催化模型預測的超快充和超高倍率性能 —— 在 300 A / g 的高電流密度下電池比容量達到 577.1 mAh / 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