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集 60 名專家組建新的工作組,為元宇宙領域制定標準。工作組成員主要來自工信部、學術機構以及中國頭部科技公司——華為、騰訊、網易、百度、螞蟻集團和聯想集團等。
該工作組的成立,源于2023年9月工信部公布的《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包含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提高創新支撐能力和建設一流基礎設施的規劃。
工信部當時表示,“元宇宙”的商業炒作導致其概念與實際價值相去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元宇宙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寄望于元宇宙能夠更多在“產業場景”中得到應用,引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最終為各行業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這一前瞻性戰略或將使中國成為元宇宙領域的領跑者。
然而,元宇宙被其基礎技術之一的人工智能日益突出的地位所掩蓋:
自從2019年開始,Meta公司專注于虛擬宇宙的 Reality Labs 部門已累計損失470 億美元;
蘋果在 Vision Pro 耳機的主題演講中明顯放棄使用“元宇宙”一詞;
市場情報公司 Canalys在 2022 年底宣布,大多數元宇宙商業項目將在 2025 年以失敗告終。
那么,元宇宙是否具有真正的發展前景?如果這是一場有前景的持久戰,我們如何能夠讓元宇宙的標準和監管規定跟上該技術的發展?企業應當如何部署符合目前的人工智能和未來元宇宙發展趨勢的數字化轉型?
“元宇宙”從炒作走向重生
迄今為止,我們經歷的互聯網平臺主要利用的是文本和視頻的觀察體驗,而“元宇宙”是對下一代互聯網的愿景:一個單一的、共享的、沉浸式的3D虛擬空間,人類與機器、數據在其中彼此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現實世界,同時也增強了現實世界。
也就是說,現在依賴于視頻會議的工作場景、流行的短視頻和直播間的互動模式等,都可能會被新的虛擬世界模式所顛覆和替代。
不過,元宇宙的發展依賴于Web3、區塊鏈、NFT、加密貨幣、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密切相關。可以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然崛起,給了元宇宙一個從炒作到理性愿景進行轉變的一個契機,也為元宇宙的發展奠定了更真實的技術支撐,并非是其發展的“障礙”。
許多行業專家指出,元宇宙本身并未消亡,而是其定義和應用在此期間已經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企業領域——未來不在于專屬的數字烏托邦,而在于與物理世界的無縫融合。
近幾個月,人工智能驅動的內容生成在網上大量出現,2D形式的內容通過3D內容生成的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集成可以創建動態的虛擬環境,其中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以適應和響應用戶的操作,從而創建個性化且引人入勝的體驗。它還可以實現新的藝術、娛樂和交流形式,突破虛擬領域的可能性界限。英偉達(NVIDIA)公司是大力從事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公司之一,該公司提供將 2D 圖像轉換為 3D 資產的應用程序,以幫助進行虛擬訓練模擬。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旗下451 Research最近的一項研究,到2027年視頻游戲、硬件、商業軟件和服務、電子商務、廣告和其他細分市場的新興虛擬世界機會將產生523.9億美元的年收入。
2023年12月,韓國政府加大了對虛擬世界的支持力度,并啟動了一項4830萬美元的基金,用于開發和支持各種初創公司的并購,以幫助推動元宇宙生態系統的發展。他們認為,元宇宙是經濟增長和創新的關鍵驅動力,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迪拜政府推出了迪拜元宇宙戰略,旨在到2030年成為世界十大元宇宙經濟體之一,并成為全球元宇宙社區的中心,積極吸引初創公司。
而在中國,多個地方政府也已將元宇宙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作為中國首都“副中心”的北京通州區承諾,到今年年底將吸納超過 100 家虛擬宇宙相關企業;上海計劃設立政府支持項目和私募基金,致力于元宇宙的發展。
機會來了:元宇宙產業應用的廣泛場景
元宇宙的廣泛應用不會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收集數字體驗、改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將隨著在線互動以及人們對互動期望的變化而變化。Meta公司仍在對元宇宙進行大量投資,并表示“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實現這一愿景”。
元宇宙發展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在于應用場景的潛在廣度。下面這個圖,展示了元宇宙可能發展出的生態系統和部門影響。它代表了從高端工業模擬(如工廠的數字孿生)到社區藝術裝置或幻想體驗的數字交互。
圖片:元宇宙生態系統的廣度(來源: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2023年研究)
通過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就是在一個物理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數字版的“克隆體”)和系統設計和管理工業流程的嚴謹性和財務優勢,是近期內元宇宙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且這些用例具有顯著的投資回報和環境、社會和治理效益,是工業4.0開始的持續數字化轉型的一部分。
此外,為工業成果而開發的活動和突破將影響更多流動和新興領域,如企業協作、B2C數字參與和虛擬房地產等。
例如,工業“元宇宙”應用是為新建工廠構建精確的數字模擬,包括它的外觀和操作方式。該虛擬環境可用于驗證設計、培訓員工,甚至包括訓練自動機器人。一旦實際建成,大部分培訓和操作計劃即可到位,因此可以立即應用于實際工廠。數字孿生體可以在車間流程中提供幫助,提供一個記錄或排練維修的地方,并在實際維修期間在AR中繪制機器數據。
此外,元宇宙可以為品牌和零售商提供ESG的可持續和道德商業實踐。通過策劃虛擬活動和寓教于樂的機會,虛擬世界使品牌能夠強化企業價值觀、品牌形象、消費者意識和透明度,卻大量減少了印刷媒體等傳統渠道的資源消耗。例如,在2021年和2022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寶潔公司推出了LifeLab和BeautySphere這兩個沉浸式虛擬世界,參觀者可以在眾多展示寶潔品牌和產品的互動區域中暢游,同時向消費者介紹寶潔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成分”)。
圖片:按用例類別劃分的積極 ESG 影響潛力(來源:普華永道)
監管元宇宙需要新范式
中國工信部表示,元宇宙標準制定小組將制定通用標準和技術標準,涵蓋元宇宙術語、參考架構、身份系統、數字內容生成和跨域互操作性等領域。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它將特別關注元宇宙中敏感個人信息的使用、數字身份的擴散、傳銷、網絡暴力和不良信息安全的問題。
馬修?鮑爾(Matthew Ball)在《元宇宙:它將如何徹底改變一切》一書中指出:“元宇宙將使當今數字存在的許多難題變得更加尖銳。”
隱私——虛擬宇宙將擴大對用戶的跟蹤范圍,將個人生物識別數據納入其中,并將該信息應用于個人,而不僅僅是群體。生物識別數據(例如眼球運動)可以揭示我們的情緒,并可用于影響行為。由于元宇宙化身將具有個人身份,因此用戶識別將從分組轉向對個人用戶進行特定識別和認證。
錯誤信息——在線技術已經可以自動化地傳播謊言、仇恨和宣傳。虛擬宇宙將能夠通過將每個用戶插入一個測量他們情緒并使用該信息來操縱行為的世界來將這些信息變為現實。發明一個新世界并不能免除那些構建虛擬世界的人對他們正在創造的世界中的濫用行為的責任。除了虛擬宇宙如何擴大和加劇這種傳統的數字濫用之外,它還擴大了其他濫用行為的可能性。
騷擾與安全——當今的社交媒體是言語和圖像騷擾的工具。當個人“介入”虛擬世界時,他們通過虛擬表現將自己暴露在新水平的身體、言語和性騷擾之下。當未成年人進入一個虛擬宇宙,這個世界將會更有能力操縱他們的情緒。
欺詐——當今的網絡世界是建立在廣告之上的。虛擬世界的新商機是實時交易,涉及從虛擬房地產到虛擬服裝的一切。伴隨這些交易的是虛擬世界欺詐的機會。
建立數字規范是首先要實現的工作,因為新的數字模式一旦建立,就很難糾正。
我們經歷過工業時代的法規和法律結構如何被數字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決策所解構,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這些舊的規則結構對元宇宙規范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時候,公共政策制定者缺乏對技術的了解,而普通民眾受到科技公司發動的輿論影響,擔心監管會破壞技術創新的普及和應用。
對虛擬宇宙的監督需要一個新的監管范式——既不是自愿卻無力的自我監管,也不是自上而下且僵化的指令化監管。新時代需要一種新的參與式監督模式:政府識別問題,然后與公司和民間社會的代表合作制定可接受且可執行的標準。這正是工信部目前努力的方向。
總之,元宇宙趨勢處于數字革命的前沿,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演變,也是我們與數字世界關系的重新定義。我們期待工信部領銜的元宇宙計劃能夠帶領我們在商業世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探索、創造和協作,解鎖一個充滿可能性、更安全的數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