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加大支持集成電路發展,過去五年間,國內芯片EDA(電子設計自動化)企業數量已經從10家增長到120家以上;2018年-2020年,EDA國產化率從6.24%提升到11.48%;到2025年,國內本土EDA市場將持續擴大,年均復合(2021-2025年)增速將超過14%,遠高于全球市場。
“芯片EDA技術是集成電路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當前這樣一個形勢下,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最關鍵、最‘卡脖子’的環節之一?!睆偷┐髮W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衛教授1月18日的活動上表示,當前中國已初步建立了國產EDA生態,但目前這一生態還相對脆弱,未來需要更加開放和合作的心態,尤其是EDA生態鏈需要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簡單來說,EDA技術是通過自動化和先進算法來優化芯片設計。利用EDA軟件工具,芯片工程師可從概念、算法、協議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完成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以及制造等環節過程,不僅縮短研發周期,同時可開發出性能更高、功耗更低、成本更低的芯片,這是所謂的PPA(性能、功耗、面積)。
事實上,EDA領域至關重要,是芯片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件,也是集成電路產業最上游、壁壘最高的部分,成為撬動55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基石”。由于芯片EDA技術壁壘高、難度大,因此,EDA也被譽為“芯片之母”。
據SEMI(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芯片EDA軟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34.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預計2023年全球EDA市場規模將達到145.26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大陸市場,據智研咨詢,2022年,中國EDA軟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15.6億元,同比增長11.8%。預計2023年中國EDA軟件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30.5億元。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元件產銷市場,海外EDA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長期占據85%以上的市場份額,國產EDA軟件產銷占比僅不足10%,自給率極低,是國內芯片產業鏈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
為解決芯片EDA“卡脖子”,國家曾推出多項關于EDA的扶持政策。2021年,工信部在《“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未來要重點突破工業軟件,補足關鍵基礎軟件短板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