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發布一年之后,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火爆,OpenAI的融資估值也達到新的高度,即當前正以不低于1000億美元的估值水平進行新一輪融資,這是其今年初估值的三倍有余,并有望成為美國第二大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
如果順利實現本輪融資,OpenAI將能進一步全面推進布局大模型、定制化GPT、應用商店、智能硬件和自研芯片等生態圖譜,這勢必將是再次攪動行業發展的一陣旋風,并為OpenAI的持續發展帶來強力勢能。但由于其擁有絕對的融資主導權和特殊交易模式,大多數投資者或許只能隔岸觀“火”。
或將成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
2023年尾聲,OpenAI的融資規劃取得一定程度的新進展。
據知情人士近日稱,OpenAI擬以不低于1000億美元的估值水平進行新一輪融資,相關談判處于早期階段。但本輪融資的條款、估值和時間安排等細節尚未敲定,仍有調整的可能。
據了解,全球估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僅三家,依次是中國的抖音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2680億美元),美國火箭發射公司SpaceX(1800億美元)以及印度最大的零售連鎖店信實零售(Reliance Retail)(1008億美元)。
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如果這輪融資按計劃進行,OpenAI將成為美國第二大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僅次于Space X,從全球來看則將成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
目前,在AI領域,被稱作OpenAI最大對手的Anthropic估值為184億美元,是今年早些時候融資時41億美元估值的4.5倍,其目前也正洽談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7.5億美元。
另一方面,知情人士還透露,OpenAI正與阿聯酋互聯網平臺G42進行商討,為一家新的芯片合資企業募集資金。這家初創公司已經討論過從G42籌集80億至100億美元的資金,目前尚不清楚新芯片合資企業和OpenAI更廣泛的融資計劃之間是否有關聯。
據悉,2023年10月,OpenAI于G42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后者成立于2018年,并迅速崛起為當地一家科技巨頭,扮演著互聯網基礎設施平臺角色,曾被比喻為“中東的阿里巴巴+騰訊”。目前,G42旗下已有人工智能公司、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和地理空間智能等多家公司。
至于“新的芯片合資企業”,此前便有消息傳出,OpenAI CEO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正在尋求籌集數十億美元,創辦一個新的芯片公司。這個項目代號為“Tigris”,旨在與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展開競爭。此外,OpenAI也開始了自研AI芯片的探索,正在評估潛在的收購目標并招聘硬件相關崗位。
數據顯示,若OpenAI的最新估值果真達到1000億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的估值一年內翻了三倍有余。今年初,微軟承諾向OpenAI投資100億美元時,OpenAI的估值為290億美元;10月,OpenAI被曝一直在洽談出售員工股票,彼時公司估值為86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OpenAI準備進行新一輪融資的同時,阿爾特曼也根據廣大網友反饋總結了他們想讓OpenAI在2024年實現的計劃,其中包括GPT-5,更好的語音模型、視頻模型、推理能力,更高的費率限制,更好的GPTs,此外還包括對喚醒/行為程度的控制、個性化、更好地瀏覽、開源等。
對于業界關注的焦點AGI(通用人工智能),阿爾特曼在社交平臺回復稱,“我不認為我們能在2024年實現AGI目標,需要稍晚一些。”
此外,阿爾特曼還表示,"2024年,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我們的使命,打造安全的AI,為人類賦能,并與大家分享我們取得的顯著進展。同時,也期待我們能夠更加專注這項技術的管理。”
大多數投資者只能隔岸觀“火”
無論是維持現有的高成本發展經營模式,還是中進一步拓展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圖譜,OpenAI都需要密集的大量融資。例如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其人工智能技術,以及OpenAI對ChatGPT版本不斷迭代和訓練,這些成本將會持續上升。
更為重要的或在于,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OpenAI需要大量資金全面布局大模型、定制化GPT、應用商店、智能硬件和自研芯片等生態,以鞏固自身的行業地位。
對此,阿爾特曼曾表示,“OpenAI將成為硅谷歷史上資本最密集的初創公司,這一切正在發生。公司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籌集至多1000億美元資金,以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的能力。”于是,2023年以來,OpenAI繼續大力推進融資,并且已獲得約103億美元資金,其中包括1月獲微軟追加100億美元投資;4月29日獲多家投資機構3億美元投資,參與公司包括老虎全球管理、紅杉資本、加州Andreessen Horowitz、紐約Thrive和K2 Global。據悉,本輪投資與早先微軟入股屬于同一輪。
一位國內業內人士表示,“就像在20年前投資騰訊、阿里一樣。由于相信人工智能代表了未來,大家投OpenAI其實是在投‘下一個共識’,而OpenAI又是最可能跑出來的。”
無疑,OpenAI的高歌猛進也帶動了人工智能賽道的持續火熱。據國外風投數據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數據,2023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共計發生融資1387起,籌集融資金額255億美元,平均融資金額達2605萬美元。此外,Anthropic更是在幾個月前獲得谷歌和亞馬遜分別同意投資至多20億美元和40億美元。
不過,由于復雜的股權結構、創新的回報策略以及狂飆的估值,OpenAI以1000億美元估值進行的新一輪融資一定程度將成為“獨角戲”或者少數人的游戲,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一位接觸過OpenAI融資交易的業內人士表示,“OpenAI的交易則是由公司統一估值、統一定價,統一轉讓。這即使放在美國交易市場也不常見,像馬斯克的Space X就是采取類似的方式。”特殊交易模式的背后,展現的是OpenAI對于融資的絕對主導權。
例如為了保留控制權,OpenAI搭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股權架構,即有盈利上限的有限合伙企業(OpenAI LP),OpenAI Nonprofit作為GP,其董事會負責整個有限合伙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以及CEO的任命與罷免, LP則主要包括投資人,其回報都有設定上限。因此,投資OpenAI的難度將非同尋常,“接盤者”的資金實力、專業度和資源,甚至是一些潛在風險等,都會被該公司列入考量范疇。“現在很多國內風投也想投進去,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信息平臺掛了那么多求購訴求,成交概率也微乎其微。”
根據公開資料來看,當前獲得OpenAI股份的依然是全球知名風投機構、科技巨頭以及早期對其進行投資的業界重量級人物等。
然而,盡管OpenAI處于絕對的賣方市場,但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各類挑戰也為其在融資等方面帶來了“確定中的不確定性”。其中,谷歌、Meta以及Anthropic等公司的競品正對ChatGPT發起強有力的沖擊,同時一系列AI公司的融資也在“分流”行業資金,例如馬斯克的公司xAI正尋求融資10億美元。此外,微軟對OpenAI的投資正面臨部分國際監管機構初步審查等。
無論如何,以資本為紐帶,加強技術研發、團隊人才、產品矩陣和商業生態等全面布局,將為OpenAI的持續發展帶來強力勢能。因此,這場以1000億美元估值進行的融資盛宴,勢必將是再次攪動行業發展的一陣旋風,且看各路AI豪強對手和新興勢力如何博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