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界動態 > 這些年中國收購了多少海外半導體企業?

這些年中國收購了多少海外半導體企業?

2023-12-23
作者:付斌
來源:eeworld
關鍵詞: 半導體 并購

前幾日,立訊精密收購Qovor(威訊聯合半導體)位于中國北京和德州兩座工廠的新聞引發業界討論。市場認為,此次收購有利于立訊精密繼續深入蘋果供應鏈,因為Qorvo的主要客戶是蘋果OPPO、聯想、三星、高通等。這種結論有道理,但也與立訊精密近年的布局存在沖突,這些年,立訊精密一直在擴大自己的產業鏈,擺脫“蘋果依賴癥”。

在全球化的中國經濟發展中,跨境并購/收購事業已成為國產半導體技術發展離不開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機制、一個重要手段。

問題來了,立訊精密價值鏈整合有怎樣的歷史?中國還有哪些典型并購案例,從中,我們又能得到哪些啟示?


擴大產業鏈,企業發展之道 


雖然財經圈都喜歡把立訊精密稱為“果茅”,但實際上,這家2004年成立的公司約十年前就對汽車業務進行了布局,而這則是中國企業甚至全球行業發展的縮影。下面,我們就來復盤一下這家公司的收購歷程。

自2010年上市開始,立訊精密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通過并購,立訊精密建立起了從原材料到連接器制造商到下游終端應用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上市之初,立訊精密上市之初,產品類型較為單一,主要生產計算機互聯產品,因而下游客戶規模較小。

2010年~2013年,立訊精密以橫向一體化戰略為主,通過并購、增資企業方式,整合主業領域資源,擴大企業規模。并購企業包括并購博碩科技、昆山聯滔、科爾通實業等。在此期間,我國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作為新興高科技產業,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4年至今,則以縱向垂直一體化戰略為主,通過并購等資本運營方式,進行縱向垂直整合,深入切入四大板塊領域,即消費電子、電子互聯、通信互聯、汽車互聯。并購企業包括豐島電子、美特科技及美律電子等。

a.jpg

通過一系列并購,立訊精密傳統業務能力得到升級,并獲取了大量捆綁客戶資源,建立了全球大客戶供應鏈。


c.jpg


過去,立訊精密與半導體或芯片的關聯并不大,而通過本次收購,立訊精密擁有了封測能力,同時也切中了自己通信業務產品,這何嘗不是一種橫向并購?


中國的芯片產業,已經升級 

翻開半導體巨頭的歷史,就是一部部并購史。半導體行業門檻高,研發費用高,正是因為這種特點,讓這一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1901年,卡內基鋼鐵公司、聯合鋼鐵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合并成立美國鋼鐵公司,這家初創公司出身即巨頭,不僅生產美國三分之二的鋼鐵,而且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公司。”

美國一百多年來,已經經歷了五次并購浪潮,這些經歷了不僅改變了企業自身,也改變了企業之間的邊界和產業的形態。

時至今日,國外半導體公司依然在通過并購不斷實現產業升級。

比如說,2023年1月31日,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Cohu(科休半導體)宣布收購半導體測試分選機自動化設備供應商MCT Worldwide。一旦收購完成,MCT將成為Cohu測試處理器組的一部分,為Cohu的產品組合增加了條帶、膠片框架和激光標記等關鍵技術。這將有助于加速Cohu進入不斷增長的先進封裝測試市場。

2023年2月23日,Keysight(是德科技)宣布成功完成對Cliosoft的收購。Cliosoft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設計數據管理,包括管理在集成電路中使用的IP功能模塊。這次收購極大地豐富了Keysight的EDA軟件組合,為公司帶來了先進的過程和數據管理(PDM)功能。

EDA巨頭Cadence(楷登電子)在2023年5月完成對英國布里斯托爾一家EDA公司Pulsic的收購,有望增強Cadence在EDA領域的競爭力,特別是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

由于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晚、發展慢、技術壁壘難以突破等原因,與此同時,研究成果轉化支出大、周期長等滯礙,一定程度擴大了高技術企業高額人財物投入對原有技術產生的擠出效應,向外并購成此類企業已經成為不二選擇,而跨境并購也一直是中企“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2001年中國政府開始鼓勵企業“走出去”之后,在經濟全球化的宏觀背景下,跨境并購作為一項重要的企業活動在中國開始逐漸發展,尤其是2015年中國政府實施的一帶一路政策,直接掀起了中國企業界第四次并購浪潮。

縱觀我國的跨境并購,每一個都是對于自己產品能力或廣度的一次提升。這與芯片發展邏輯本身相似,做強做大,就要做全做廣,并且全部都沿著一條主線發展。

b.jpg

中國半導體跨國收購典型案例,制表|電子工程世界

參考資料|智東西、官方網站

與AMD分享“算力紅利” 


要說哪家中國公司的并購至今仍是關鍵的一步,那一定是通富微電。

2016年4月,通富微電完成對AMD蘇州與馬來西亞封測廠的收購。彼時,通富微電以37060 萬美元收購著名的微處理器與圖形處理器設計AMD旗下兩家子公司85%股權,增強封裝主業。

對通富微電來說,按2015年未計入收購企業的營收數額計算,通富微電在全球封測業的排名大致排在第十四位,如果加入新購公司的營收,有望上升到第七或第八位。

時間回到現在,公司2022年營收214.29億元,其中通富超威蘇州與通富超威檳城共貢獻143.85億元,占總營收的67.12%。據該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是超威半導體最大的封裝測試供應商,占其訂單總數的80%以上,而超威半導體同樣也是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


一次成功的“蛇吞象” 

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在當年轟動一時,而現在,二者的并購協同效應正在不斷放大,帶動聞泰科技毛利率和銷售量雙升。

2018初~2020年4月,聞泰科技陸續發布公告收購安世半導體。2020年8月,聞泰科技累計間接持有了安世半導體百分之九十八的股權比例。此后,實現了百分之百控股。

收購完成后,安世半導體成為我國目前唯一擁有完整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的大型IDM企業,聞泰科技市值也曾一度暴增至千億元。這一由國內半導體下游企業對國際知名半導體上游企業的收購案,為中資海外并購樹立了一個標桿。


投后管理的“范本”

豪威作為最早進入CIS市場的廠商,一直是CIS的領先者,但因丟失蘋果的訂單一度陷入經營難題,而自韋爾收購后,不僅豪威保住了自己的地位,韋爾股份也擴充了自己的能力。

豪威于1995年在美國硅谷由清華畢業的陳大同和美籍華人洪先生聯合創立,在2000年左右帶領CIS行業將攝像頭技術成功應用在手機拍照中。2007年,豪威成為全球CIS龍頭,2009年擊敗CIS鼻祖美光和東芝,成功切入iPhone供應鏈,直到2011年均為CIS全球第一。

2012年,iPhone訂單落入索尼囊中,而后2016年,豪威被私有化,從美股退市。2017年,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擔任豪威CEO,兩家公司合并的計劃逐漸顯現。2017年,韋爾股份上市,隨后宣布收購北京豪威的重大資產重組計劃,但由于豪威股東反對,計劃隨后終止。

2018年,韋爾通過現金收購豪威1.95%股權,隨后陸陸續續收購豪威股權,直到2019年初,合計持有豪威10.55%的股權。2019年8月,韋爾宣布發行股份收購豪威85.53%股權,至此成功將豪威收入囊中。

并購之后,豪威的產品線進行了大調整,而各項經營、財務指標均有了很好的提升:營收從2017年的90.34億元提升到了2020年的146.97億元,CAGR為17.61%,毛利率由23%提升到31.27%,毛利潤則由20.78億元提升到了46.10億元,CAGR為30.43%。更重要的是,交易完成后,豪威科技大致保持了市場地位,仍然排在CIS市場的第三位。而韋爾股份直接躍升全球第三、國內第一大CMOS芯片設計公司,如今其市值已接近1300億人民幣。

切入車規存儲景氣賽道

AI浪潮中,我們知道除了算力,還要存力,而這種協同效應,在行業早已司空見慣,國內的君正就曾收購ISSI,形成“CPU+存儲+模擬”的協同發展。

2020年北京君正收購了北京矽成(ISSI),ISSI是美國公司,北京矽成是收購ISSI的平臺,收購拓展了公司的存儲和模擬芯片業務。

通過并購,北京君正I切入車規存儲賽道,2020年并表完成公司業績表現亮眼。2020年并表后,ISSI業務線成為北京君正營收最大來源,存儲芯片和模擬與互聯芯片2020年營收占比分別占比70.28%和8.62%,本部微處理器及智能視頻芯片業務線營收占比分別為5.71%和13.41%。


跨境并購,中國正在提質 

當然,雖然如此,但有成功,也有敗北,國際關系與經濟正在影響跨境并購的展開。

2015年7月,紫光集團擬以230億美元向美國美光科技(Micron)發起收購邀約,但沒能通過美國CFIUS的審查。之后紫光集團擬38億美元對美國西部數據15%股份的收購案,也因為受CFIUS的審查要求而在2016年2月終止。

2016年1月,金沙江以33億美元收購荷蘭飛利浦LED元件廠Lumileds,因未能解除CFIUS關于國家安全顧慮而告吹。

2016年5日,福建宏信基金計劃以6.7億歐元收購德國LED半導體設備MOCVD龍頭愛思強(Aixtron),但7個月后,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發布總統令,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阻礙這筆交易。

2021年12月,在美國CFIUS的干預下,“并購狂人”智路資本失利,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收購韓國半導體廠商Magnachip(美格納)交易告吹。

2022年9月,炬光科技擬3.5億元收購韓國面板/半導體設備廠商COWIN DST CO.LTD. 100%股權,因韓方交易審批遲遲未見結果,于2023年2月17日召開董事會審議終止收購該標的公司。

未來,跨境并購無疑是一項挑戰。一方面,各國升起防止核心技術流失的鐵幕,跨境并購這條捷途已開始出現阻力,美國在2018年加速推動CFIUS立法改革,2013年~2015年,因“政府介入”或“監管限制”等因素而受阻或終止的半導體并購交易僅有3例,而2016~2018年,這一數字升至14例;另一方面,并購雖然看似香甜,但也有著不可預見的前景與風險,“蛇吞象”無疑也是一次豪賭。

清科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影響,總需求受到影響,同時上半年并購市場跨境交易收縮。

具體而言,上半年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并購交易1302起,同比增長8.5%;涉及交易金額4299.82億元,同比下降9.5%。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行業發生并購112起,交易金額151.48億元,主要集中在光電、電子設備領域,特別是電路板、超級電容、功能模塊等元件制造領域。

其中,共完成76起跨境并購交易,同比增長31.0%;披露交易金額231.57億元,下降71.1%;外資并購共16起,同比下降33.3%;披露交易金額108.84億元,同比下降80.5%。

不過,伴隨國家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波跨國企業并購的熱潮,我國也已經從一開始的“機械模仿”逐漸深入。我國在持續改進相關政策的同時,在不斷地指導著國內企業逐漸從快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過渡,趨向合理化并購。

自2013年~2022年,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共建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在面對世界經濟復蘇顯著放緩和沿線海外投資風險交織重疊復雜背景下,中資企業海外投資正由“增量”向“提質”轉變。

對于未來,中國企業的目光也正在向整合籌備、公司治理、業績管理和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改變。可以說,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的升級,已經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而下一步,則是高質量升級,而跨境并購,也將不斷向高質量走去。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 色戒无删减版在线 |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日韩系列第一页 |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 日本加勒比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 在线 | 亲爱的妈妈3高清hd 亲爱的妈妈3 | 国产成人羞羞电影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色视频 |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7免费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丁香 | 国产中文字幕第一页 | 久青草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 国产乱视频网站 | 婷婷色站|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 欧美a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久 | 99久久亚洲 | 国产在线蜜臀 | 国产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大全 | 久久夜色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频 | 男人天堂第七色 | www视频完整版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深夜福利电影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 aa视频网站 | 免费视频你懂的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 播五月婷婷 | 你懂的 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