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二12月5日,IBM宣布,IBM、Meta、AMD以及全球50多家公司和研究機構攜手組成AI聯盟。據悉,此舉是為了對抗 OpenAI 的主導地位,旨在倡導人工智能領域的“開放創新和開放科學”,并通過執行和安全承諾來重塑 AI 的未來。
AI聯盟來了AI聯盟的成員包括英特爾、甲骨文、康奈爾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知名公司和研究機構,但不包含ChatGPT開發公司OpenAI。
具體來看,聯盟成員有IBM、Meta、AMD、英特爾、IBM、甲骨文、Hugging Face、Sony Group、Stability AI、Anyscale、Cerebras、克利夫蘭診所、康乃爾大學、Dell Technologies、Fast.ai、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倫敦帝國學院、慶應義塾大學、Linux基金會、波士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營運的大規模開放課程(MOC)聯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紅帽(Red Hat) 、ServiceNow、Together AI、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運算數據科學和社會學院、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東京大學、耶魯大學。
該聯盟表示,正在整合資源,支持AI領域的“開放式創新和開放式科學”,聯盟的成員基本支持開源。
IBM高級副總裁兼IBM Research負責人Dario Gil表示,IBM自8月份以來一直與Meta合作,將那些沒有像OpenAI那樣受到關注的組織聚集在一起。Gil 強調需要更包容地代表推動當前人工智能進步的多樣化生態系統。“坦率地講,我們對過去一年里圍繞AI的整體辯論和討論情況不是那么滿意。我們并不認為那些討論反映了AI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而正是這種多樣性讓AI時代成為可能。”
Meta 全球事務總裁 Nick Clegg表示,人工智能聯盟將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公司聚集在一起,共享工具和知識,無論模型是否公開共享,都可以幫助所有人取得進步。
AMD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蘇姿豐稱,通過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采用開放標準和透明度。“我們可以幫助確保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的變革效益得到廣泛利用”。
自OpenAI一年前推出ChatGPT以來,生成式AI已經成為了技術討論的焦點話題。OpenAI及其競爭對手,比如Anthropic和Cohere,在開發先進的AI模型方面大體都處于領先地位,這些模型被構建為封閉式或自有系統,由它們的創建者管理,使用這些AI系統的公司要向開發者付費。而與創建者維護的封閉系統不同,AI聯盟倡導開源技術事業,促進行業巨頭、學術界和獨立程序員之間的合作。一起抱團?值得注意的是,AI聯盟的許多成員目前已經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但均難以像OpenAI及其投資伙伴微軟那樣受市場矚目。其中,Meta也開發了自己的AI模型,但近年來這方面的步伐已經落后。
當前,Meta正試圖通過其AI模型Llama 2,以開源AI系統的身份在火爆的AI市場上占一席之地。此外, IBM 也推出了自己新的Watsonx 系統。據其官方介紹,借助 watsonx.ai可以輕松訓練、驗證、調整和部署生成式 AI、基礎模型和機器學習功能,并使用少量數據在短時間內構建 AI 應用程序。
上個月,IBM 還推出了 watsonx.governance,可以管理、監控和治理來自 IBM、開源社區和其他模型提供商的 AI 模型。
自11月底OpenAI發生人事“巨震”以來,企業希望有更多的AI產品供應商,以降低與單一AI供應商合作的風險,并正在探索能否將其他AI系統作為可行的替代方案。一直在努力追逐卻難以超越OpenAI的AI公司們似乎迎來了新機遇。
AI聯盟的成立時機,也正是基于此。
IBM的Gil說:“這是另一條路,一種更加分散式的方法,但也更有韌性,因為沒有哪個機構可以破壞這個開放引擎的成功。”
IDC全球人工智能集團副總裁Ritu Jyoti表示,對于那些正在尋找更多合作伙伴的企業來說,人工智能聯盟的宣傳可能具有吸引力。但“這將完全取決于他們執行得如何。”
根據IDC的預測,僅今年一年,全球企業就將在生成式AI解決方案上花費近160億美元,到2027年,這方面的支出將達到1430億美元。IDC還表示,同樣在2023年至2027年的四年期間,生成式AI相關支出的復合年增長率將是全球IT支出的近13倍。AI 聯盟正在戰略性地定位自己,以提供更加分布式和彈性的替代方案。
總體來說,人工智能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時刻。隨著企業探索降低風險的替代方案,強調開放創新的聯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選擇。同時,AI聯盟還將重點關注監管和安全等領域,計劃發布人工智能安全和模型驗證基準測試工具,進一步堅定了其通過集體努力重塑人工智能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