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網的朋友們大家好,好書推薦活動第三彈來啦!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欄作家 一口Linux公眾號號主彭丹老師最新書籍
( 彭老師親筆簽名版 本次活動僅此一本 先到先得)
本期送書規則:
1.將本活動轉發至朋友圈,截止至5月19號中午12點,朋友圈獲得點贊數目最多的用戶可免費獲得本書。
2.收到書一個月之內需要在電子技術應用技術專欄發布一篇該書的讀書心得體會,不少于500字。
注:心得體會中至少要回答以下問題中的任意四個。
1.ARM有哪些工作模式?
2.各設備驅動使用的寄存器有哪些?功能是什么?
3.系統上電后,執行的第一條指令是什么?
4.在C語言環境下調用函數時,參數是如何傳遞的?
5.當實現同樣的功能時,為什么有些C語言程序的執行效率比匯編語言的高?
6.異常源有哪些?
7.什么是異常向量表?
8.如何使能關閉中斷?
9.中斷發生后CPU是如何處理的?
10.CPU 如何操作LED、按鍵、蜂鳴器、滑動變阻器、RTC、看門狗、MPU6050等常見外設并使它們有條不紊地工作?
11.U-Boot的啟動流程是什么?如何實現程序自搬移?
12.U-Boot是如何實現一個簡單的網絡協議棧的?
請將朋友圈點贊截圖發給電子技術應用網站小編,微信如下:
書籍介紹:
《從零開始學ARM》 彭丹 周海濤 著 官方售價:99.8元
彭丹:公眾號『一口Linux』號主彭老師,擁有15年嵌入式開發經驗和培訓經驗。曾任職ZTE,某研究所,華清遠見教學總監。擁有多篇網絡協議相關專利和軟件著作。精通計算機網絡、Linux系統編程、ARM、Linux驅動、龍芯、物聯網。
本書主要介紹ARM開發的相關知識,詳細講解常用的ARM指令及如何基于ARM架構的外設編寫驅動程序,并分析了開源軟件U-Boot的啟動程序和網絡協議棧。
本書第1~4章為基礎篇,主要介紹CPU與ARM、搭建環境、ARM編程、異常等;
第5~13章為編程篇,主要介紹基于Exynos 4412的常用外設的工作原理及驅動程序等;
第14~17章為應用篇,主要介紹開源軟件U-Boot的使用及啟動程序、網卡DM9000AE的驅動和網絡協議棧,以及關于匯編的兩點補充。
本書適合從事嵌入式開發的工程師和有一定計算機基礎和C語言編程經驗的初學者學習參考。
本書推薦語
本書特點
一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本書針對零基礎的初學者,以FS4412開發板(基于ARMCortex-A9架構)為例,首先從開發環境的安裝和配置及ARM基本指令等相關基礎知識開始講解,然后詳細說明常見硬件的功能原理,進而結合硬件原理圖、用戶手冊逐個分析這些硬件的驅動編程方法,最后介紹開源項目U-Boot的使用及啟動程序,使讀者將ARM相關知識點融會貫通。
二是實例豐富,內容翔實。本書中包含大量匯編實例,且所有匯編指令都在KEIL軟件中測試過;硬件裸機驅動源程序均在開發板上調試過,并有詳細的分析注解;U-Boot的啟動源程序和U-Boot中的網絡協議棧也有詳細的程序注解,使讀者能夠復現實例,學以致用。
三是提供配套電子資源。本書的配套資源包含安裝工具、源程序、PPT課件等。
面向人群
本書主要面向想學習ARM開發技術、嵌入式底層開發的初學者,
大部分內容是從事單片機、Linux驅動開發工程師甚至硬件工程師必備知識。
內容的組織由淺入深,關鍵知識點均有源碼實例,資料詳盡,
配合B站視頻學習效果更佳。
資料獲取
本書涉及的開發環境,和文中所有資料、源代碼,均無償提供。
一口Linux 公眾號后臺回復:arm
(電子技術應用專欄作家 一口Linux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配套視頻
為了更好的讓各位讀者學習本書內容,彭老師正在錄制本書配套的視頻,并免費發布在B站(全網同名:一口Linux)
https://space.bilibili.com/661326452
目前已經錄制了第一期視頻,第二期視頻對應ppt已經制作完畢,后續會陸續更新。
本書目錄:
第1章 CPU與ARM 2
1.1 CPU 2
1.1.1 CPU概述 2
1.1.2 計算機結構 4
1.1.3 CPU的組成 5
1.1.4 指令的運行 9
1.2 ARM 10
1.2.1 ARM的發展史 10
1.2.2 ARM架構 11
1.2.3 ARM處理器 13
1.3 SoC 26
第2章 搭建環境 30
2.1 KEIL軟件安裝 30
2.1.1 KEIL、μVision、MDK之間的關系 30
2.1.2 安裝KEIL 31
2.1.3 創建工程 32
2.1.4 編譯程序 34
2.1.5 如何debug程序 34
2.2 編譯環境搭建 36
2.2.1 安裝VMware Workstation 37
2.2.2 安裝ubuntu 38
2.3 交叉編譯工具安裝 41
第3章 ARM編程 44
3.1 ARM指令格式 44
3.2 數據處理指令 45
3.2.1 mov指令 45
3.2.2 移位操作 47
3.2.3 cmp比較指令 49
3.2.4 tst條件指令 49
3.2.5 運算指令 50
3.3 跳轉指令 52
3.4 訪問程序狀態寄存器指令 55
3.4.1 mrs指令 55
3.4.2 msr指令 55
3.4.3 綜合實例 56
3.5 訪問外部寄存器指令 60
3.5.1 ldr指令 60
3.5.2 str指令 60
3.5.3 ldrb指令 61
3.5.4 ldrh指令 62
3.6 ARM尋址方式 62
3.7 GNU書寫風格 69
3.7.1 MDK書寫風格與GNU書寫風格 69
3.7.2 標號symbol(或label)70
3.7.3 語句格式 71
3.7.4 分段 72
3.8 偽操作 73
3.8.1 數據定義偽操作 74
3.8.2 匯編控制偽操作 75
3.8.3 .if.else.end if 75
3.8.4 雜項偽操作 76
3.9 GNU程序的編譯 77
3.9.1 交叉編譯工具 77
3.9.2 交叉編譯工具命名規則 77
3.9.3 程序編譯過程 77
3.9.4 編譯選項 79
3.9.5 elf與bin文件 82
3.9.6 編譯舉例 83
3.10 ATPCS和AAPCS 87
3.11 內聯匯編 89
3.12 C語言和匯編語言相互調用舉例 91
第4章 異常 93
4.1 異常基礎知識 93
4.2 異常處理 95
4.2.1 異常發生后硬件操作 95
4.2.2 異常向量表 95
4.2.3 保存執行現場 97
4.2.4 異常處理的返回 97
4.2.5 異常恢復 98
4.3 中斷異常 99
4.3.1 中斷概念 99
4.3.2 中斷處理流程 99
4.4 軟中斷 100
4.4.1 swi指令 100
4.4.2 bkpt指令 101
4.4.3 舉例 101
4.4.4 同時執行跳轉指令并切換模式 103
4.4.5 獲取中斷號 103
編程篇
第5章 GPIO及LED 106
5.1 GPIO 106
5.1.1 Exynos 4412 GPIO的特性 107
5.1.2 LED電路圖 108
5.1.3 如何操作GPIO 108
5.2 LED驅動程序編寫 110
5.2.1 匯編程序 110
5.2.2 C語言程序實現 111
5.2.3 燒寫程序 113
第6章 PWM 114
6.1 Exynos 4412 PWM 114
6.1.1 PWM基礎知識 114
6.1.2 Exynos 4412 PWM的特性 115
6.1.3 PWM的工作步驟 116
6.2 蜂鳴器驅動程序編寫 117
6.2.1 參考電路 117
6.2.2 寄存器 118
6.2.3 程序實現 120
第7章 中斷 122
7.1 GIC 122
7.1.1 分發器 123
7.1.2 CPU接口 124
7.1.3 中斷處理 125
7.2 按鍵驅動程序編寫 125
7.2.1 電路圖 125
7.2.2 配置按鍵為中斷觸發方式 126
7.2.3 寄存器 127
7.2.4 程序實現 131
7.3 輪詢方式 133
第8章 UART 135
8.1 UART概述 135
8.1.1 UART通信方式 135
8.1.2 UART數據幀格式 137
8.2 Exynos 4412 UART控制器 138
8.2.1 UART的特性 138
8.2.2 UART內部功能模塊 139
8.2.3 時鐘源 140
8.3 UART的操作 141
8.3.1 參考電路 141
8.3.2 寄存器 142
8.3.3 程序實現 145
8.3.4 移植printf 148
第9章 RTC 149
9.1 Exynos 4412 RTC 149
9.1.1 Exynos 4412 RTC的特性 149
9.1.2 RTC模塊 149
9.1.3 備用電池 150
9.1.4 晶體振蕩器 150
9.2 RTC寄存器 151
9.3 RTC的操作 153
9.4 程序實現 157
第10章 看門狗 160
10.1 Exynos 4412 看門狗 160
10.1.1 看門狗模塊圖 160
10.1.2 工作原理 161
10.2 驅動編寫 161
10.2.1 看門狗軟件程序設計流程 161
10.2.2 看門狗寄存器設置 161
10.2.3 程序實現 163
第11章 ADC 165
11.1 信號基礎知識 165
11.1.1 信號分類 165
11.1.2 脈沖編碼調制(PCM)166
11.2 Exynos 4412 ADC控制器 166
11.2.1 Exynos 4412 ADC控制器的特性 166
11.2.2 ADC控制器寄存器 167
11.2.3 中斷組合器 169
11.2.4 A/D轉換時間計算 171
11.3 程序實現 171
11.3.1 參考電路 171
11.3.2 程序實現 172
第12章 I2C 175
12.1 I2C總線 175
12.1.1 開始條件和停止條件 175
12.1.2 數據有效性 176
12.1.3 數據傳輸格式 176
12.2 Exynos 4412 I2C控制器 177
12.2.1 Exynos 4412 I2C控制器概述 177
12.2.2 Exynos 4412 I2C總線接口的特點 178
12.2.3 數據讀寫格式 178
12.2.4 數據讀寫流程 179
12.2.5 I2C總線控制器寄存器 181
12.3 MPU6050及驅動程序編寫 184
12.3.1 MPU6050 184
12.3.2 MPU6050參考電路 186
12.3.3 MPU6050內部寄存器 187
12.3.4 程序實現 188
第13章 SPI 192
13.1 SPI基礎知識 192
13.1.1 SPI的特點 192
13.1.2 極性和相位 194
13.1.3 數據交換 196
13.2 Exynos 4412 SPI控制器 197
13.3 SPI的操作 198
13.3.1 參考電路 198
13.3.2 寄存器 200
13.3.3 初始化流程 202
13.3.4 收發數據流程 205
13.4 MCP2515 206
13.4.1 MCP2515簡介 207
13.4.2 MCP2515的特點 207
13.4.3 結構框圖 207
13.4.4 SPI 協議模塊 208
13.4.5 SPI 指令集 208
13.4.6 MCP2515初始化 211
13.4.7 數據發送 217
13.4.8 數據接收 219
13.4.9 MCP2515驅動程序實現 221
應用篇
第14章 U-Boot 226
14.1 U-Boot概述 226
14.1.1 U-Boot的特性 227
14.1.2 工作模式 227
14.1.3 U-Boot常用命令228
14.1.4 配置舉例 230
14.2 U-Boot源程序 231
14.2.1 U-Boot源程序簡介 231
14.2.2 U-Boot源程序配置 234
14.2.3 U-Boot源程序編譯 236
14.3 移植硬件驅動 238
14.3.1 實現串口輸出 238
14.3.2 移植網卡驅動 239
14.3.3 移植Flash 241
14.4 制作SD卡 246
14.4.1 燒寫腳本 246
14.4.2 制作SD卡的步驟 247
14.4.3 通過SD卡啟動燒寫U-Boot 248
14.4.4 網絡燒寫U-Boot 250
第15章 U-Boot程序啟動分析 251
15.1 內核啟動流程概述251
15.1.1 U-Boot啟動Linux內核一般流程 251
15.1.2 Exynos 4412內存映射 252
15.1.3 啟動順序 252
15.1.4 SD卡鏡像布局 254
15.1.5 lds文件 255
15.2 U-Boot啟動流程程序詳解 256
15.2.1 U-Boot啟動程序流程 256
15.2.2 U-Boot啟動詳解 257
第16章 網卡DM9000AE 273
16.1 網卡概述 273
16.2 DM9000AE 274
16.2.1 DM9000AE概述 274
16.2.2 引腳說明 275
16.2.3 DM9000AE內部寄存器 279
16.3 SROM 控制器 284
16.3.1 SROM控制器概述 284
16.3.2 寄存器SROM_BW和SROM_BC 284
16.3.3 配置SROM功能 288
16.3.4 SROM初始化 293
16.4 DM9000AE驅動分析 297
16.4.1 網卡注冊 297
16.4.2 相關結構體 298
16.4.3 網卡的初始化 301
16.4.4 數據的發送 305
16.4.5 數據的接收 306
16.4.6 網卡注銷 309
16.5 U-Boot中的網絡協議棧 309
第17章 關于匯編的兩點補充 321
17.1 為什么使用結構體效率會高 321
17.1.1 定義多個全局變量 321
17.1.2 使用結構體 323
17.1.3 文字池 325
17.1.4 繼續優化 325
17.2 位置無關碼 326
17.2.1 為什么需要位置無關碼 326
17.2.2 如何編寫位置無關碼 326
17.2.3 舉例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