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芯片戰爭,已經有兩次了,一次是在70年代對日本動手,當時日本的芯片產能、出口量、市場份額全面超過美國,讓美國害怕了。
于是美國出手,廢了日本半導體的武功,像東芝等企業被肢解,日本的芯片制造產能下降,產業鏈向半導體材料、設備等上游企業發展。然后半導體發生第二次轉移,向韓國、中國臺灣等地轉移。
其中韓國主打存儲芯片,像三星、SK海力士就是這第二次芯片轉移之后崛起的。而中國臺灣則是臺積電、聯電等崛起,形成了芯片設計看美國、芯片制造看中國臺灣,存儲芯片看韓國的格局。
后來基于中國制造的強大,中國市場的強大,以及中國勞動力優勢、工業體系健全等原因,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開始向中國大陸轉,2020年時,中國芯片產能達到16%,超過了美國。
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產業鏈發力,除了一些核心東西還必須依賴西方外,其它的非核心的東西,實現獨立自主了,然后再向核心產品進發。
這讓美國感到害怕了,自從芯片誕生以來,美國靠著芯片霸權,獲得了無數政治上的、經濟上的利益,一旦芯片霸權被破,該怎么辦?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幾年以來,美國先后對中興、華為、中芯、長存等等企業發起制裁,還聯合荷蘭、日本等國家,聯手對芯片產業進行封鎖。
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打壓中國芯片產業,讓其卡死在14nm,不準再前進,這樣美國依然可以行使自己的芯片霸權。
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中美芯片戰爭打到今天,美國事實上已經輸了。
首先是,中國芯并沒有被打倒,目前設計上已經達到了3nm,制造上達到了14nm,封測也同樣達到了3nm,除了制造上有點落后外,其它方面并沒有受到影響。
而目前28nm及以上工藝的芯片,還占全球所有芯片的75%+,成熟芯片市場巨大,中國芯片產業,就算只能實現14nm,也卡不死……
更何況目前像Chipet技術等,還有可能讓中國芯用28nm、14nm的工藝,實現7nm、5nm的性能,那就再也擋不住了。
其次,因為美國的打壓,讓全球都感到了害怕,所以目前全球有實力的國家和地區,都在開展芯片自主布局,用自己的方式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比如日本、韓國、歐洲等。
這會導致美國接下來不僅要面對中國芯片產業崛起的壓力,還要持續面對其它國家和地區芯片產業崛起的壓力,美國芯片想要一直掌控世界,越來越難。
第三,目前美國芯片企業的日子難過,英特爾、美光、Nvidia、AMD等企業均是暴雷,中國在努力的提高芯片自給率,減少對美國芯片的進口,減少對美國半導體設備的進口。
這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企的營收、利潤,而營收,利潤又會影響美企的研發能力,這是一個正向循環,一旦這個正向循環被打破,后果不堪設想。
可以說,目前中美芯片大戰,美國已經是事實上的輸了,也許短時間之內沒看到太大的影響,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就會發現,影響深遠。
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所以從美國想要切斷全球一體化供應鏈,讓自由貿易破產的那一刻起,結局就算是已經注定了的,你覺得呢?
原文標題 : 中美芯片大戰打到今天,其實美國已經輸了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