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計算所介紹了RISC-V發展以及中科院RISC-V開源處理器“香山”等相關情況。據悉,香山第二代南湖架構計劃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流片,目標瞄準14nm,2GHz,SPEC 2006預計得分能夠達到20左右。要知道,香山是目前國際范圍內性能表現最好的開源RISC-V處理器內核架構,而且采用了香山經典核+香山高性能核的“兩核”式發展目標,在拓展性與靈活性方面有著出色表現。
“很多人對RISC-V的印象還停留在低端應用,其實不然。RISC-V具有精簡、開放、可定制的特性,采用該指令集架構設計芯片,可以靈活組合及拓展多元的功能模塊,滿足不同客戶的中高端應用需求。同時,RISC-V芯片在能效及綜合成本方面也有著更優的表現。”賽昉科技CEO徐滔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在2022云棲大會上就曾表示:“開源模式已從軟件領域走向硬件領域。RISC-V降低了進入芯片行業的門檻,也符合未來萬物智能時代的技術發展趨勢,中國要爭取在萬物互聯的新時代,使得RISC-V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架構,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由于RISC-V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非常年輕的新架構,其內部采用的是模塊化、可擴展的設計,這也就意味著,參與者在創新上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只要增加相應的模塊,就能夠擴展到移動、桌面、數據中心市場,并且在AI、安全等很多方面,相比傳統架構更具天然優勢。
隨著RISC-V架構的持續演進,以及越來越多的芯片廠商及上下游產業鏈廠商的加入,RISC-V在站穩了物聯網市場之后,也正加速向移動端、PC及服務器市場擴展。
安全性是生態系統中的增長領域之一,無論是開發工具和加密核,還是芯片本身的安全性。
Codasip的CMO Rupert Baines認為,在安全性方面,采用RISC-V的芯片具有明顯的優勢,部分原因是它基于開源代碼。他說:“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所以人們更強調觀察、檢查。最終,安全性取決于架構是如何實現的。有些系統會非常糟糕,而有些系統會非常非常好。”
Codasip最近收購了Cerberus Security Labs。Baines表示,Codasip正在將Cerberus的IP集成到Codasip的產品中,這樣客戶就可以快速創建安全的RISC-V處理器設計。
進迭時空的第一代RISC-V融合計算處理器核X100在通用計算能力和面向應用的融合計算能力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X100的通用計算性能超過Arm A75,在AI應用、視覺應用、機器人應用等方面則大幅領先Arm A76。
鑒于上述在通用計算能力和融合計算能力上的突破,X100非常適合用于邊緣服務器、高端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場景。雖然市面上不乏RISC-V的計算核心,但能落地和商用的國產高性能RISC-V核仍十分稀缺,X100 無論在規格、性能、融合算力上均達到了國內的新高度。
IP廠商Imagination在今年夏季,推出了其首款商用RISC-V內核,用于片上系統(SoC)設計。IMG RTXM-2200是一款可授權的32位嵌入式實時處理器,具有高達128KB的緊密耦合存儲器,用于指令和數據。這確保了確定性響應和高達128KB的1級緩存大小以實現穩健的性能。
英特爾是今年2月宣布加入正式加入RISC-V International標準組織,成為其Premire高級會員。自加入后,英特爾也開始了大動作,宣布與西班牙超算中心聯合,掏出4億歐元(約合28.5億元),在10年內開發出基于RISC-V的超算CPU。
既然RISC優勢這么明顯,那是不是RISC必然會替代所有CISC指令集了呢?
并沒有,與CISC相比,RISC指令集也有自身不足。雖然RISC指令較為簡單,但其本身擁有的指令較少,在完成某些任務的時候需要執行更多指令,這也使得RISC在編譯時代碼長度要顯著長與CISC,因此也需要占用更多內存,編譯難度也會增加。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