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過眼睛觀察世界,而機器也需要“眼睛”來感知環境。機器視覺便是智能制造的“靈魂之窗”,擁有強大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處理能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機器視覺開始萌芽。在國家促進智能制造建設的號召下,機器視覺市場需求強勁,入局機器視覺領域的玩家不斷增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每年新增企業數量均超過600家。
脫胎于海康威視人工智能團隊,海康機器人成立初期便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早在2014年,海康機器人便開始持續投資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探索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和落地。同時,作為一家以視覺起家的企業,海康機器人的業務范圍覆蓋全球,涵蓋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工業相機、智能相機、智能讀碼器、視覺控制器、鏡頭等光學產品,以及機器視覺軟件和算法平臺,致力于推動工業智能化、自動化進程。
在2021年中國機器視覺助力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海康機器人業務部總經理蔡化接受了探索科技(techsugar)的采訪。蔡化表示:“海康機器人面向智能制造領域,以移動機器人和機器視覺為基石,從感知智能化、單體智能化、系統智能化三個層面著手,為客戶提供高效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全面助力提升用戶的智能制造能力。”
本次展會,海康機器人展示了8k網口系列工業線陣相機、3D激光輪廓傳感器、深度學習缺陷檢測、ID系列工業讀碼器等產品。
8k網口系列工業線陣相機:圖像無損壓縮、成像清晰、色彩還原、性價比高,是8k線掃描方案的首選;
3D激光輪廓傳感器:基于激光三角測量原理,搭配高幀率圖像芯片和高性能處理芯片,支持高速率點云數據輸出、深度圖和亮度圖輸出;
深度學習缺陷檢測:內置于VM算法平臺的深度學習缺陷檢測應用,將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相結合;
ID系列智能讀碼器:自主研發條形碼算法,極小型化體積設計,適用于移動處理平臺和移動操作系統。
除展出的產品以外,海康機器人已經推出的工業相機種類繁多。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合適的相機,對工業制造意義重大。蔡化表示,在選擇工業相機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被測物體的成像模式,綜合分辨率、幀率、曝光時間、景深來選擇合適的相機參數和型號,通過實際應用場景、安裝方式、安裝位置來選擇相機的尺寸,找到機器視覺系統解決方案的最優解。
一個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在選擇合適的硬件作骨骼后,還需要軟件算法來賦予其血肉和靈魂。目前來看,國內機器視覺市場上,軟件算法還是以二次開發為主,技術水平上仍然十分薄弱。據蔡化介紹,VM算法平臺是海康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機器視覺開發平臺,該平臺實現了從方案到模塊的完全開放,為開發者提供靈活自由的開發環境。創建開放、靈活、便捷的機器視覺應用生態,也是海康機器人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責任。
各方面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我國機器視覺市場正持續繁榮。蔡化認為,近年來,汽車行業正經歷巨大的變革,碳中和的趨勢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以汽車“新四化”為核心的產業鏈,也逐漸成為機器視覺市場新的爆發點。此外,蔡化指出,在汽車和3C制造業之后,5G的發展也將推動工業、消費電子領域的增長,這也是機器視覺的又一個增長點。
5G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海量數據的爆發增長,數據傳輸帶寬逐漸擴大,存儲方式也從傳統模式轉變為云化或集群化。這一變化導致整個智能制造領域商業模式的轉變,機器視覺技術路徑和產品形態也隨之發生顛覆性改變。
基于對場景的理解,海康機器人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機器視覺解決方案,擁抱機器視覺新技術、新應用,深耕重點細分行業,突破核心技術難點,全面提升機器視覺在汽車、新能源、傳統3C制造業的生產制造水平。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