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4日,小米集團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在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份,購入股數6516.8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48%。此外,公司已于2018年12月29日與小米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的聯合研發,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建立起核心、高端和基礎技術領域的相互合作或聯合投資?!?span style="text-indent: 2em;">隨后小米CEO雷軍與TCL CEO李東生在微博進行了一次互動(如下),從言辭來看,頗具商業互吹的味道。
特殊時期
2018年12月,TCL宣布以47.6億元的價格將旗下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悉數轉出,公司由過往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與智能終端產業兩大主業,變更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
自TCL集團拋出一份重大資產出售方案后,圍繞TCL本次出售終端業務的必要性和原因等問題,便成了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有人稱,“電視大王”居然把電視、手機在內的智能終端業務打包出售,實屬賤賣。其剝離的智能終端業務2017年的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一半。公司的這些資產當中光是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就將近40億元。這是在掏空上市公司嗎
在2019年1月3日,TCL集團在華星光電研發樓1號會議室召開重大資產重組說明會,對此次重組方案及要素進行了解讀。
李東生表示:“交易,就是雙方同意了才交易。如果這個賬算得只是對一方有利,這個交易就做不成。所以對價就是兩方面博弈的結果。那邊TCL實業控股已經把價格定下來,這邊就是看1月7日股東會能不能批準?!?/p>
李東生還指出,分開之后,華星光電的業務和TCL電子業務沒有直接關聯,這樣有利于華星光電開拓TCL品牌外的業務。
而小米此時的入股,就顯得非常微妙了。
重組后,TCL將專注于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小米則用自己的互聯網思維,把下游終端產品玩出了新高度。此外,據小米去年11月19日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在三季度毫無意外地繼續保持高增長,貢獻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8%。該業務2018前三個季度總收入達289億元人民幣,已超去年全年的IoT及生活消費品總收入234.5億人民幣。
在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增長乏力的前提下,智能家居業務就成了小米未來另一個搖錢樹。
在去年12月13日小米進行了第二次組織構架調整,其中成立了銷售運營二部,專門負責電視、生態鏈產品的中國區銷售運營工作,并提拔了一批干部。
小米不得不這么做,畢竟競爭對手也嗅到了這塊市場的美味,比如華為前不久AIoT生態戰略,以HiAI + HiLink為核心技術支撐,從入口、連接、生態三個層面去構建智能家居全場景產品生態,并推出AI智能攝像機、智能音箱等華為智選產品,可謂招招劍指小米有家之腹地,引發雙方戰火大升級。
這一切都發生在TCL重組股東大會之前,雖說小米并不構成實際意義上的表決權,但在情感上算是助攻李東生。一個是互聯網思維玩到很高境界的小米,一個擁有強大的供應鏈保證的TCL,兩者各取所需。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