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確切的消息傳出,臺灣知名IC龍頭義隆宣布,企業將提前解除與芯片代工廠簽訂的三年期合約,并表示自己愿意支付高額違約金。
與義隆合作的芯片代工廠中,有臺積電,有聯電,還有世界先進等,目前尚不確定是與哪一家或幾家解除合約。
而按照行規,終止合約要償合同金額的30%左右,預計義隆至少要付數億元賠償金。
而業內人士表示,義隆其實不是第一例,早前就已經有客戶寧愿賠償違約金也要砍單的,只是沒有公開報道出來而已,并且接下來這樣的廠商會越來越多。
不得不說,在經歷了近2年的晶圓緊缺之后,現在晶圓市場已經變天了,不再是賣方市場,供不應求了,而是變成了買方市場,供大于求了。
其實在2季度的時候,晶圓市場就已經有產能過剩的跡象了,當時就有晶圓廠降價了,不僅成熟晶圓的價格下降,連先進工藝的價格也有了松動。
接著是晶圓廠們的產能開始有計劃的減少,大家的產能利用率不再維持高高在上的100%+,而是慢慢變為95%、90%……
近日更是傳出臺積電7nm工藝的產能,都要跌破50%了,因為老客戶轉投5nm去了,新客戶沒有開拓,導致臺積電都確認,高雄廠7 納米制程會延后,先以28納米為主。
還有美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格芯近日也傳出凍結招聘,并裁員的消息。原因就在于上游的IC廠開始砍訂單,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而格芯為了控制成本,安全過冬,不得不進行裁員。
還有聯電、中芯等在發布了3季度的財報后,對4季度甚至明年都是持悲觀態度的,比如中芯預測4季度營收會環比下降13%~15%,毛利率在30%~32%之間。
中芯聯合CEO趙海軍表示,晶圓代工行業這一波調整至少要持續到明年上半年甚更長時間,目前還沒看到復蘇的跡象,也沒有觸底,意思就是還會繼續下跌。
很明顯,2020年全球大缺芯之后,晶圓廠奇貨可居的情況已經大變天了,現在是產能供過于求,晶圓廠們也要降價、減產、裁員來過冬了。
只是不知道這次的冬天會持續多久,又會不會有晶圓廠沒能熬到春天的到來,然后破產倒閉?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