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于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衛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從而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人造地球衛星根據對無線電信號放大的有無、轉發功能,有有源人造地球衛星和無源人造地球衛星之分。由于無源人造地球衛星反射下來的信號太弱無實用價值,于是人們致力于研究具有放大、變頻轉發功能的有源人造地球衛星——通信衛星來實現衛星通信。其中繞地球赤道運行的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等的同步衛星具有優越性能,利用同步衛星的通信已成為主要的衛星通信方式。不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低軌衛星多在衛星移動通信中應用。
同步衛星通信是在地球赤道上空約36000km的太空中圍繞地球的圓形軌道上運行的通信衛星,其繞地球運行周期為1恒星日,與地球自轉同步,因而與地球之間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故稱為靜止衛星、固定衛星或同步衛星,其運行軌道稱為地球同步軌道(GEO)。
9月14日下午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通信方法和裝置”專利獲授權。摘要顯示,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該方法中,通信裝置可以根據獲取的第一位置信息與衛星進行隨機接入,根據獲取的第二位置信息與衛星進行上行通信。其中,根據第二位置信息獲取的位置的精確度高于根據第一位置信息獲取的位置的精確度。基于該方案,將衛星的位置信息區分為不同的精度,通信裝置在與衛星進行通信的不同過程中可以獲取不同精度的衛星的位置信息和運動信息與衛星進行通信,可以滿足通信裝置與衛星進行上行通信時的通信質量,又可以提高衛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的安全性。
近日華為手機mate50支持衛星通信,成為一大亮點,不少手機廠商也將目光投到衛星通信,那么,手機衛星通信有什么用?手機如何直連衛星?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手機衛星通信有什么用
很多手機廠商都瞄準了衛星通信,由此可見,衛星通信時代或將來臨。
普通智能手機支持衛星通信用處是非常大的,同時也得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有些人一直生活在城市地區,全天24小時不會離開地面基站覆蓋的范圍,所以手機支持普通的通信功能即可。
但對于一些野外,海上工作者來說,智能手機支持衛星通信就很重要了。但這些人身處沙漠、海洋、森林等遠離運營商基站場景的時候,若遇上緊急情況就能通過衛星通信功能向外界發送求援信息。
網上有多少新聞消息是因野外失聯而發生悲劇的,即便不是身處野外,戈壁荒野,當發生自然災害時,被困無助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上衛星通信功能。
手機如何直連衛星
傳統的手機通信主要依靠地面基站與電信網絡連接,但連接衛星通信以后,手機可以“拋棄”基站,直接與天上的通信衛星相連接,衛星負責接收和轉發信號,并對信號進行放大。
衛星通信并不是什么新技術,因為早在1964年,第一顆商用衛星就發射成功了,此后衛星通信技術蓬勃發展,以中、低軌道衛星星座系統為空中轉接平臺,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到2021年,全球共有7942顆在軌衛星,通信衛星為2867顆,占比為63%。衛星通信已成為地面通信的良好補充,并在諸多行業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像公眾熟知的“衛星電視”“衛星寬帶”都是衛星通信的典型案例。還有衛星電話方面,它常被用于地質勘探、遠洋運輸、森林巡護等領域,供給特殊人群使用。汶川地震時,第一批救援人員就攜帶衛星電話進入震區,在通信中斷的條件下,取得與外界的聯系。
衛星電話對硬件要求比較苛刻,必須做到功率大、方向性和抗干擾性強。常見衛星電話一般體積都不小,且配備了一根較長的天線,只能在戶外場景使用,即便如此,通信效率依然不高且價格昂貴。
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智能手機擁有與衛星直接連接的功能,爬野山、探險的驢友在沒有衛星電話的前提下,也能直接與外界取得聯系。遇險時通過衛星通信功能緊急求救,還能發送位置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災難發生。
9月2日,余承東表示華為Mate50系列將搭載一項“向上捅破天”的技術,業界紛紛猜測是衛星通信技術。9月6日下午,華為秋季發布會正式召開,全新Mate50系列作為消費型終端率先支持衛星通信功能。9月8日凌晨,蘋果緊隨其后舉行2022年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新款iPhone14系列。新款手機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全系支持衛星通信,可以實現無信號區域的短報文或位置信息發送。至此,Mate50、iPhone14都確認了具備衛星通信能力。
傳統手機終端并不支持衛星通信,衛星通信應用場景也較為有限,近年來在spacex星鏈計劃的帶動下,以及我國在衛星和通信領域的持續發力,整個產業發展明顯提速,已經具備大規模應用落地的基礎。
華為此前公開的一項名為“衛星通信的方法和裝置”專利技術顯示,公司已經掌握在提高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終端設備的能耗和通信復雜度的衛星通信技術。在此之前,華為已積累數十項衛星通信相關技術專利,滿足衛星通信需求,提升華為終端設備用戶體驗。
華為的衛星通信指的是北斗短報文方式。短報文芯片可以集成到智能手機內,標志著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由行業應用,邁入大眾應用的發展新階段。北斗系統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開創導航通信融合新范式。
衛星通信與蜂窩網絡通信的核心區別,是它不通過地面基站與電信網絡連接,而是直接與天上的通信衛星通信。相對蜂窩網絡通信,衛星通信由于波束覆蓋區域較廣,因此打破了距離的束縛。
目前衛星通信應用場景可以包括:一是偏遠地區的信號覆蓋,尤其在一些基站不方便布設的地方,衛星互聯網能夠提供補充信息通信服務;二是車輛、輪船、飛機等移動的載體在運動過程中,不間斷傳遞多媒體信息;三是應急通信場景,衛星通信能突破地表、地貌等限制,在應急救災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