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tatista預測,2030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將達 5,996億美元,2020至2030年航天經濟規模CAGR達 4.7%。與以科研、探索為目的的傳統航天相比,商業航天以市場資源為主,在市場機制下運行,產品研發周期縮短,注重技術的多場景應用和商業模式的大規模復制,且應用方向更加多元。
償付能力薄弱問題存在
近年來,在政策、資本與技術的共同驅動下,商業航天迎來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國際上民營航天創業公司不斷涌現,傳統太空產業格局被改寫。
商業航天的前景毋庸置疑,目前看來商業化是未來航天發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但目前還是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Teledyne e2v數據與信號處理解決方案市場總監Nicolas Chantier指出:“未來幾年,商業航天市場的前景明朗,發展健康。商業航天的公司非常活躍,不斷增長,但在價值鏈中存在償付能力薄弱的問題。這可能會導致一定的風險,因此需謹慎對待這個市場。”
Teledyne e2v數據與信號處理解決方案市場總監Nicolas Chantier(圖源:Teledyne e2v)
Teledyne e2v預計,政府主導的宇航項目在整個價值鏈中有良好的財務償付能力,并會穩定地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商業宇航項目可能在價值鏈中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財務償付問題。
2020年全球商業航天市場受疫情沖擊,市場規模有所縮減,但整體來看商業航天行業從新冠肺炎中恢復的情況將好于最初的預期。Nicolas Chantier表示,Teledyne e2v航空航天部門在全球范圍內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航天器的制造需求曾出現短暫的減少,現在正在逐步恢復。
誰將成為真正的贏家?
美國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制定星鏈計劃,發射的星鏈衛星數量已超過數千顆。與此同時,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領域近幾年也涌現了一批初創公司,但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未來商業航天會有怎樣的格局,Nicolas Chantier表示:“商業航天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活力并仍在快速發展的市場,很難預測幾年后誰將成為真正的贏家。因此我們必須假設每個客戶都可能成為贏家,并密切注意與我們做生意的客戶的償付能力。預計全球地緣政治將嚴重阻礙各個行業在世界各地的業務發展。也可能由于地緣政治的問題,這個市場不會出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領導者。”
Teledyne e2v提供通過認證的產品
據Nicolas Chantier介紹,Teledyne e2v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通過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EN/AS9100認證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在航天領域有著幾十年的經驗,可保證長期穩定的器件供應。未來,Teledyne e2v將投資并擴大其在微波信號直接數據轉換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也將投資并將其領先的數字計算芯片和存儲器推向宇航市場。
Teledyne e2v開發了差異化的數據轉換器技術和相關產品,支持高達Ka的多個頻段的直接轉換,可用于新興的高度軟件化多波段射頻系統。
(圖源:Teledyne e2v)
從1995年開始,Teledyne e2v一直為行業提供開創性的微波數據轉換器,至今已有27年。
(圖源:Teledyne e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