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航天起步于2015年,短短五年時間內,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場的需求驅動下,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已經初具雛形,2019年其市場規模約9000億元。本文將初步介紹商業航天的定義、演進歷史及市場情況。
一、基本介紹
1 定義
商業航天是按照市場規則配置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以盈利為目的、獨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動。與傳統航天相比,商業航天更重視市場競爭及商業化的市場 行為,是將航天從計劃經濟加速推進至市場經濟的行為。
二、演進歷史
我國商業航天起步于2015年,短短五年時間內,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場的需求驅動下,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已經初具雛形,2019年其市場規模約9000億元。隨著我國航天技術逐步提升以及下游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我國商業航天市場將逐步完善。
為我國成為航天強國做一份貢獻,電子技術應用組建商業航天研討小組,共同探討行業技術內幕,歡迎大家加入商業航天研討小組~
三、市場情況
1.市場規模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衛星已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以衛星應用為主的空間應用已逐漸成為國家創新管理、保護資源環境、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方式,衛星的應用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至2019年,中國政府發布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等多項商業航天行業相關的規劃,積極鼓勵中國社會資本參與中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開發,中國政策扶持促進商業航天行業發展。
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由3,764.2億元上升至8,36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1%。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 等高新科技等日益成熟,不斷地與航天產業賦能,促進航天產業持續發展。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智研咨詢
航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包括衛星、運載器、航天發射場、航天測控系統和應用系統。我國具有較為完整的衛星工程系統產業鏈。其中,在衛星研制和發射領域,技術實力較為突岀,典型如“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具有國際競爭力。但在電子元器件、終端類產品、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等領域,整體實力有待提升。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