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監管力度加大導致完成“闖關”的IPO企業減少,年內有129家企業終止IPO,但依然無法阻擋部分AI企業想要IPO上市的決心。
鈦媒體App 7月16日消息,據上交所昨晚(15日)披露,“AI語音獨角獸”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必馳”,AI Speech)正式提交首份招股書,擬科創板IPO,中信證券為保薦機構。
思必馳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一家對話式人工智能(AI)平臺型企業,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對話式人機交互平臺和 AI 語音芯片,圍繞“云+芯”進行布局,提供軟硬件結合的 AI 技術與產品服務,實現普適的智能人機信息交互。
公司兩位實際控制人,創始人高始興和首席科學家俞凱是劍橋大學同級校友關系,均于2006年畢業。其中,高始興畢業后回國到東軟擔任一年高管之后,就選擇與俞凱一起創立思必馳。而在公司發展期間,俞凱還在劍橋大學工程系擔任高級研究員,2012年回國至今,俞凱還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根據IDC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思必馳在中國 AI 語音語義市場排名第四。
招股書顯示,思必馳在物聯網智能終端(家電、汽車主機廠與Tier1、消費電子等)領域,以及政企類客戶為主的金融服務、交通物流、地產酒店、政務民生、醫療健康等領域,提供全鏈路智能語音、自然語言交互關鍵技術及軟硬一體化產品方案。公司客戶包括上汽、小鵬、理想、華為、美的、天貓、小米、中國移動、順豐、廣州地鐵、重慶農商行、OPPO、vivo等企業。
相比其直接競爭對手云知聲,思必馳客戶要更廣泛一些,但其沒有涉足醫療、房地產等領域。
與其他 AI 公司情況類似,思必馳尚未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以人民幣計,公司營收分別為1.15億元、2.37億元和3.07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83億、2.15億和3.35億元,三年總虧損額達8.33億元;歸母凈虧損分別為2.51億元、1.80億元和2.98億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口徑未分配利潤為-4.09億元。
思必馳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增大對技術研發及市場拓展的投入,導致存在較大的累計未彌補虧損。公司強調,若未來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導致成果不及預期等不利情況,可能導致思必馳短期將無法盈利,虧損將持續擴大。
具體業務上,2021年,公司54%的收入來源于思必馳智能人機交互軟件產品,以及軟硬一體化 AI 產品。其他46%的收入來源于對話式 AI 服務,其中包括技術授權、定制開發兩部分,收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4%、22%。
不過,2019年思必馳技術授權服務收入卻占比高達54%。主要原因是公司采取了一種獨特的“云端+本地”綜合算法為主的License授權服務。相比直接賣 AI 軟硬件服務,思必馳這種方案短期內更經濟實惠一些。
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思必馳研發費用分別為人民幣1.99億元、2.04億元和2.87億元,占當期營收比例的173.35%、86.26%和93.25%。截至2021年12月,公司研發人員為720人,占全體雇員73.4%。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旗下深聰半導體發起人之一,思必馳還擁有自研 AI 語音芯片能力。
2019年起,思必馳共發布了自研的TH系列一代TH1520、二代TH2608專用語音芯片,主要應用于行車記錄儀、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截至目前,TH一代系列已經大規模量產,既直接對外銷售,也可以自用于公司模組和整機類產品,而二代TH2608芯片由中芯國際代工,現已完成樣片流片和點亮驗證。此外,針對低資源智能硬件設備,思必馳還推出了低成本低功耗的YT系列及AD系列 AI 語音芯片,針對智能小家電等領域。
招股書顯示,僅2021年,深聰半導體總資產達人民幣9956.63萬元,凈虧損6214.17萬元。
提交IPO招股書之前,思必馳共完成總額超10億元融資。股權結構中,阿里巴巴持股13.22%,為公司最大的機構股東,持股比例僅次于實控人高始興和俞凱(合計36.77%)。其他投資方包括聯想之星、美的資本、深創投、北汽產投等。
招股書顯示,此次思必馳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001萬股,公開募集資金人民幣10.33億元。
募集的10億元所得凈額中,一半以上用于全鏈路對話式 AI 平臺建設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31%),以及面向物聯網的智能終端建設(20%)項目;另外21%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剩下的30%為流動資金。
不過,隨著科技股暴跌,導致商湯 (0020.HK)、格靈深瞳(688207.SH)、云從科技(688327.SH)等 AI 軟件板塊股不及市場預期,加上曠視、云天勵飛、第四范式(港)已有一年多沒有更新IPO進展,依圖和云知聲也選擇終止科創板上市。因此,這次思必馳科創板IPO上市之路,可能不會很快順利走完。而思必馳短期內是否成功實現掛牌上市,目前依然還是一個未知數。
鈦媒體App了解到,由于外部環境及部分 AI 公司被美國列入清單,現階段 AI 軟件服務賽道已不再被投資人看好,上述提及的 AI 企業中,其中一家已經放棄了上市計劃。而更多處于成長期的 AI 技術企業,大部分 AI 公司選擇短期內不再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思必馳的直接競爭對手“云知聲”,已經棄A股奔向港股,最快于2023年前再次沖刺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