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據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3月16日22時36分在日本本州東部附近(北緯37.79度,東經140.95度)發生7.7級左右地震,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
此外,在當地時間23時34分,日本福島縣宮城縣海岸附近再次發生6級強烈地震。目前,日本氣象廳已向上述兩個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發出海嘯預警,海嘯預計高度約1米。記者所在的東京地區震感強烈。
(源自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官網顯示,本次地震造成日本關東地區約200萬戶家庭斷電。目前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正在確認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是否因為地震產生異常。
海外媒體傳來的圖片顯示,福島縣以北的宮城縣白石市東北高速公路路面出現50米長的裂縫,裂縫寬度大約在30至50厘米區間,深度約10厘米。此外,路肩處部分墻體出現斷裂倒塌,工人正在現場調查路況。
據悉,當地時間16日晚至17日凌晨,日本近海先后發生3次地震,最大震級達到7.4級。綜合日媒報道,地震目前已導致3人死亡、126人受傷
日本半導體廠商情況如何?
此次地震以及連續余震,再度讓芯片和相關下游市場緊張無比,或導致停產停工,短期內加劇全球芯片供給不足的狀態。
據悉,日本福島附近相關半導體公司包括信越化學(Shinetsu)、瑞薩電子(Renesas)、三井化學(Mitsui)、勝高(Sumco)、富士通(Fujitsu)和索尼(Sony)。此外,離震中最近的福島縣、宮城縣集中了數家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工廠。
在周三夜間的地震后,瑞薩對外聲稱,正在檢查日本三家工廠的地震損壞情況。
由于地震會直接損壞廠房、精密設備和芯片產品庫存。在產能本就緊缺的當口,傷害不可避免。它造成的毫無預兆的停電對生產影響更大,因為通常芯片加工廠的生產線要 24 小時連續運轉,一些大型設備的開啟就要十幾個小時,突然斷電會打亂原本的計劃,并造成設備損傷。
據了解,10年前福島曾發生震驚全球的3·11大地震,導致信越化學在福島的兩家工廠停產,產能合計約占當時全球硅片產能的25%;瑞薩電子多家工廠暫時關閉生產,約40%的產能遭到破壞。東芝、富士通、TI、安森美等也均受到影響。
由地震海嘯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在當時引發了搶料等行業亂象,也推動了包括DRAM、NAND、MCU等在內的多種元器件價格的上漲。由于它們生產的硅片,加工晶圓用到的光刻膠和電子氣體,車載芯片,都與下游晶圓代工廠、汽車制造廠的產能密切相關。
目前尚未知曉本次強震對這些半導體工廠的影響。但日本福島縣是地震多發地帶,從既往發生的大地震來看,強震可能會損壞半導體產品生產廠房和精密設備,因地震引發的停電、水災等情況也可能會引起地震輻射地區的工廠的正常運轉。
日本半導體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半導體核心材料硅晶圓為例,日本兩大企業信越化學,勝高合計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日本也因此成為硅晶圓出口大國。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總共出口了6111噸晶圓,供應世界市場,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三個地區分別是中國臺灣(1906噸),韓國(1376噸),中國大陸(1012噸),而這三個地區是芯片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是亞洲三大半導體產業中心。
半導體材料有幾十種之多,分為晶圓材料和封裝測試材料兩大類,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三種材料分別是硅晶圓(約占33%),光掩膜(13%)和光刻膠(6%)。除了硅晶圓市場位居第一外,信越化學在光掩膜,封裝材料以及稀土,配套試劑等數十種材料市場排名第二,是一個真正的材料巨頭。在光刻膠市場,日本五大企業JSR,東京應化,信越,富士電子材料基本壟斷了市場供應。
可以說,亞洲三大芯片中心,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實力最雄厚,擁有三星電子,海力士兩大芯片巨頭,不過去年日本限制對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材料后,韓國半導體工業離不開日本的供應鏈已經是公認的事實。此外,韓國每年還要從日本進口大量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包括日本佳能獨家壟斷的OLED面板真空蒸鍍機。
而中國大陸是亞洲新興的半導體產業中心,在建的晶圓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從日本進口的硅晶圓位居世界第三,不過隨著今后國內更多工廠的投產,產能爆發已經不可避免,因此對日本的依賴程度恐怕還會大幅提升,供應鏈的風險也最大。
因此,本次地震給日本半導體產業究竟會帶來多大影響,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沖擊,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