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3月11日報道,近日,“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圈定了張家口、中衛、和林格爾、慶陽等多個城市展開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歷史時刻!“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全面啟動》)
數據中心集群具有改變城市命運的潛力,這是一個經過實踐驗證的判斷。
貴州的貴安、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山西的陽泉……這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城市,因為數據中心產業的建設而名聲大噪。當地得天獨厚的環境、基礎設施、政策等優勢,吸引了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眾多巨頭在此盤踞,信息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
在這些地區,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一起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或者重要企業,進而促進當地數字經濟發展。可以說這些城市因為數據中心而產生了明顯變化。
通過對國內城市的數據中心情況和當地信息產業的發展進行調查,我們發現了五座數據中心造就的城市,其中有城市相關產業關聯產值2021年達到了2500億元。
具體,哪些城市10年就變成了一座“大數據之都”?哪些城市從原來主要依靠“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或者傳統工業、農業發展,逐漸走向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讓我們在起底這5座城市的變化的同時,探討未來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發展,又會有哪些城市有可能也因數據中心而變。
01.貴州貴安:十年造就“中國大數據之都”
近年來,貴州省貴安新區的數據中心及關聯產業蓬勃發展。貴安也從一個新規劃成立的新區變成大數據產業匯集的名城。截至2021年底,貴安建成的超大型數據中心已達8個,包括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華為七星湖數據存儲中心和蘋果iCloud中國(貴安)數據中心等等。
不僅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選擇在貴安建設數據中心,騰訊、華為、蘋果等國內或國外的科技巨頭也在貴安建設了數據中心。
早在2011年,貴州就開始規劃貴安新區建設。2014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貴州貴安新區的批復》,貴安新區正式成立。
貴安新區地處貴州貴陽市和安順市的結合部。根據貴州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的信息,此地是貴州省地勢最為平坦開闊、用地條件最好的地方。從當地的信息公開文件中可知,從規劃開始,貴安新區就非常重視電子信息產業。
也是在2014年前后,一系列大型數據中心在貴安開工或簽約。2013年10月,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在貴安開工,從此拉開了貴安數據中心建設的序幕。2013年12月,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和中國聯通(貴安)云計算基地在貴安宣布開工建設。
▲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來源:貴安新區官網)
2014年3月,富士康與貴安新區簽約建設富士康綠色隧道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建造在兩個山丘中間的隧道里面,依靠季風氣候帶來的強風給其服務器降溫。
由國家旅游局、貴州省人民政府、中國聯通集團合作建設的首個國家局數據中心——國家旅游數據(災備)中心則是在2015年落戶貴安。
2017年,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和華為七星湖數據存儲中心也相繼在貴安開工建設,兩個數據中心間隔很近。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同樣是在山體隧道中部署數據中心,項目主體為五橫一豎共六個隧道。
國外科技巨頭蘋果也選擇在貴安建設數據中心。2019年,蘋果iCloud中國(貴安)數據中心正式開工,這是蘋果在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三個數據中心。
2021年9月,貴州省大數據局發布《2021年1-8月全省大數據領域項目投資和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其中提到貴安新區將陸續開工建設人民銀行、京東、南方電網3個大型數據中心。
貴安的數據中心項目越來越多,那么,為什么這么多企業都選擇在貴安建設數據中心呢?
氣候地理條件方面,貴安年均氣溫14℃到16℃,夏季平均氣溫不超25℃,惡劣天氣很少;地質結構穩定,區域開闊,開發成本低。
基礎設施方面,貴安是“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地,企業用電成本較低。根據《貴安新區“強省會”招商引資若干政策措施(試行)》(2022年),直管區范圍內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10萬臺以上,機架6000個以上)實行0.35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
同時,貴安也是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中國13大互聯網頂層節點之一,網絡條件好。
貴州省政府層面以及貴安新區層面都對貴安新區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都有相關的政策支撐,例如《貴安新區關于鼓勵入駐已建數據中心實施辦法》,給予資金補貼和人才獎勵。
這些數據中心的建設也給貴安注入了更多元的活力。貴安圍繞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重點推進云計算產業和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根據貴陽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網站信息,2021年1-9月,在貴安,以華為云、騰訊云、云上艾珀、白山云等為代表的云計算企業預計實現營收近145億元。貴安的數字產業已經集聚成勢。
同時當地的人才培養聚集也在不斷加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例如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就在今年1月與貴安產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培養數據中心運維人才和高技術技能型人才。
02.內蒙古烏蘭察布:從農牧小城到“草原云谷”
提到數據中心產業,有一個說法是“南貴北烏”。南貴就是指的上文提到的貴州貴安和貴陽,而北烏則是指的內蒙古的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礦產等天然資源豐富,主要羊絨、煤炭、稀土、天然氣等傳統的重工業產品。為了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包括烏蘭察布在內的內蒙古的多個地區都在重點培育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信息產業。
烏蘭察布位于北緯42度,地處中國正北方,是國際上公認的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黃金緯度”。
烏蘭察布的氣候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4.3℃,夏季平均溫度為18.8℃,比貴安的溫度要更低一些,氣候條件更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散熱的能耗。
烏蘭察布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被稱為“空中三峽”、“風電之都”,在清潔能源和電力供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烏蘭察布吸引了大量的企業來此建設數據中心。
目前,烏蘭察布市已經落地華為、蘋果、阿里巴巴、萬國數據、優刻得、中國銀保信、快手等十余個企業數據中心項目。
2016年7月,烏蘭察布華為云數據中心正式投產運營。
2017年,華為北方云數據中心開工建設。也在這一年,中聯利信、同舟匯通等數據中心項目也先后簽約落地。
2018年4月,阿里巴巴烏蘭察布大數據中心項目簽約。同年7月,云計算企業UCloud(優刻得)烏蘭察布數據中心在烏蘭察布開工,這也是UCloud首個自建數據中心。
在貴安規劃好建設第一個中國數據中心項目后,蘋果選擇在烏蘭察布建設其在中國的第二個數據中心項目。2019年3月,蘋果(烏蘭察布)數據中心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2020年,中國銀保信、快手的數據中心也先后落地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的數據中心產業鏈條也在日趨完善中,不僅有中信鴻聯九五、博岳通信等數據中心服務外包企業入駐,百度、鼎芯科技、優易數據、清華同方等大數據關聯企業也先后在烏蘭察布建設部署。
烏蘭察布為了發展數據中心產業,也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省級政策層面,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內蒙古自治區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提出了2條數據中心開發政策,鼓勵數據中心建設。也是在2016年,烏蘭察布市印發了《烏蘭察布市發展云計算產業招商優惠政策》,提供土地、電力電信等多類支持政策。
產業人才培養方面,2017年,烏蘭察布市的集寧師范學院專門建立了草原云谷大數據學院,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
2021年,中國人壽、PCG等7家大數據企業在烏蘭察布簽約落地,全市大數據企業達到26家。在2022年烏蘭察布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烏蘭察布計劃今年依托數據中心等相關數字產業,實現數字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
03.山西陽泉:發展數字經濟,擺脫對煤炭單一依賴
與貴安和烏蘭察布相比,陽泉并沒有那么多數據中心。不過陽泉也因為當地的數據中心而發生了諸多變化。
陽泉位于山西省,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煤炭儲量豐富,并且有良好的火電開發條件,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節點。同時,陽泉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方面都均有布局,可以說是不缺綠電的一座城。另外,陽泉的交通便利,是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同時,陽泉也是百度CEO李彥宏的老家。
2011年,百度選擇在陽泉建設其第一個自建的大型數據中心: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百度選擇在陽泉建設數據中心,主要是考慮百度的業務類型,以及選址要靠近用戶,可以提升用戶體驗。
其實從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網絡設施等客觀環境因素考慮,陽泉并不如貴安和烏蘭察布那么有優勢。
不過,陽泉位于河北省會石家莊和山西省會濟南正中間,距離兩個省會都是100公里的距離。相比于貴安和烏蘭察布,陽泉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距離更近一些。同時,陽泉與北京、上海相比,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會更低。
百度數據中心的建設促進了陽泉從傳統產業向信息產業轉型,2013年,陽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在媒體采訪時透露,以百度為中心,陽泉市規劃了一個電子信息產業園區。
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是國內首個雙5A綠色數據中心,雖然建設得比較早,但是在降低能耗方面也表現不錯。
2018年,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建成時,年均PUE(電力使用效率,即數據中心總能耗與IT能耗之比)達到1.09。按“東數西算”標準,集群內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需控制在1.25以內,因此1.1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效果。
百度智能云、百度地圖、百度云盤等百度重要產品的運行都依托于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提供的數據和算力。
陽泉也在陸續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當地的大數據等信息產業的發展。根據2020年《陽泉市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政策獎勵》,大型及特大型項目(數據中心),原則上設定目標電價可達0.35元/千瓦時,與普通的工業用電電價比,低很多。
目前,陽泉市智慧能源數據中心交付試運營,山西省大數據中心陽泉分中心揭牌開始建設,陽泉的數據中心也越來越多。
根據陽泉日報1月17日消息,陽泉建成投用的服務器超過20萬臺,位于山西省各市服務器數量排名前列。
04.寧夏中衛:云計算助力,漸成中國“沙漠硅谷”
同幾個獲批的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一樣,中衛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像國外科技巨頭亞馬遜,它就選擇在中衛建設其全球第10個數據中心。
中衛市的傳統產業包括冶金和化工等重工業產業、農業等產業。隨著國內信息產業的發展,各企業規劃數據中心建設,中衛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吸引了不少企業來此建設數據中心。
中衛年平均氣溫8.8℃,數據中心利用全自然風冷技術也能將其PUE值降到1.1。同時,中衛的清潔能源比例高,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0,在綠色和穩定方面都很適合企業在此建設數據中心。
并且,中衛也是寧夏“西電東送”的重要傳輸通道和電源供應點。2020年時,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正式獲批建設,提升了中衛的網絡條件,有利于當地數據中心產業發展。
2021年,中衛市發布《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企業扶持獎勵辦法(試行)》,在稅收、獎勵、電價、人才等多方面為云計算和大數據企業的數據中心建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撐。
目前,中衛已經建成或者正在建設的數據中心項目有十余個,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美利云、天云網絡、中國電信等企業的數據中心項目。
數據中心給當地企業帶來多種變化。例如,根據《人民日報》,當年中衛唯一上市企業美利紙業已經到了停產邊緣。2016年,中衛通過為美利紙業引入戰略投資人等方式,先后投資30億元幫助其轉型為云計算企業,隨后建設了美利云數據中心。美利云數據中心服務的企業有奇虎360和美團等。同時,美利云的股票也成為了“東數西算”概念股中最亮眼的一支,近20日漲幅超過100%。
根據中衛市人民政府官網數據,截至2021年10月19日,中衛的數據中心集群的服務器裝機能力達60萬臺。也因為數據中心,中衛陸續吸引200多家云服務、云制造企業落戶,關聯產值達2500億元。落戶中衛的云服務、云制造企業服務的企業數量超過4700家。
05.新疆克拉瑪依:“油城”轉型,變“云城”
中國西部地區的克拉瑪依同樣因為數據中心而迎來了諸多變化。
克拉瑪依是一座在荒漠戈壁上建立起來的城市,伴隨石油工業而誕生。在這里,勘探人員發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大油田。截至目前,克拉瑪依相繼開發了多個油田,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
在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同時,克拉瑪依也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等多類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克拉瑪依擁有包括華為克拉瑪依云服務數據中心、中國石油(克拉瑪依)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新疆)數據中心、新疆自治區重要信息系統異地災備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碳和水冷數據中心等多個數據中心。浪潮也計劃在此建設智算中心。
2010年時,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就啟動了智能油田研究和建設工作。為了支持智能油田建設,2012年,中國石油(克拉瑪依)數據中心項目正式啟動。
2013年,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破土動工。同年,克拉瑪依華為云服務數據中心也正式開工,并于2015年8月建成并投入運營。
中國移動(新疆)數據中心分為克拉瑪依數據中心基地、昌吉數據中心基地、烏魯木齊三個數據機房基地。其中,克拉瑪依數據中心基地就位于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內。2015年,該數據中心奠基開工。
也是在2015年,為了加快推進大數據發展和應用,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國家信息中心、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億贊普集團共同發起成立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主中心是在克拉瑪依,同時相關部門在福建、海南、貴陽等設立分中心。
2021年,碳和水冷數據中心開工建設,智算中心暨浪潮云克拉瑪依公司落地揭牌。克拉瑪依的數據中心等信息產業正蓬勃發展。
當地政府一直在鼓勵信息產業發展,2017年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修訂出臺了《克拉瑪依市鼓勵信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修訂)》,面向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鏈上下游,制定了電價、土地、稅收等8方面政策措施。同時經過努力,克拉瑪依與國網、國電及新疆油田公司簽訂了《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供電合作框架協議》,給予產業園區內數據中心企業不高于0.33元/千瓦時的電價優惠。
同時,在相關人才培養方面,云計算產業園區管委會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等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克拉瑪依云大學。
基于克拉瑪依的各個云計算數據中心,當地企業陸續開始上云。根據2020年數據,華為云為克拉瑪依的66家企業提供了云存儲服務,移動中小企業云平臺為110家企業提供了云服務。
06.數據中心造就新興數字城市
上述5個城市都分布于不同的省份,各有特點。同時,這些城市也有相似之處。
首先是氣候條件方面,這些城市的平均氣溫大部分都不是很高,貴安、烏蘭察布、中衛、克拉瑪依年平均氣溫分別是15℃、5℃~7℃、9℃、8.1℃。相比于杭州、廣州,這些城市氣溫較低,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的散熱能耗。
第二是基礎設施方面,5個城市的網絡或者能源條件優越。貴安是“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地,風能、光伏發電產業蓬勃發展,同時也是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中國13大互聯網頂層節點之一。烏蘭察布是“風電之都”,清潔能源豐富。陽泉煤炭儲量不小,火電開發條件良好。中衛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電源供應點,并且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也建在中衛。克拉瑪依更是石油資源豐富。
當地為了吸引數據中心及相關的信息產業企業落地,還出臺了一系列的土地、稅收、電價優惠等優惠措施。
數據中心也為這些城市帶來了各種變化,首先是從產業結構上來說,豐富了當地的產業結構。
無論是以石油、煤炭產業為主的克拉瑪依、陽泉,還是西部自然資源豐富的貴安、中衛、烏蘭察布,都因為數據中心的建設,吸引來了更多信息產業企業入駐,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發展起來了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產業。
同時,信息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原有產業的智能化升級,比如貴安。2021年,貴安帶動1113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融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比例超過了85%。
上述五個城市,除克拉瑪依和陽泉外,貴安、烏蘭察布、中衛都在“東數西算”工程樞紐范圍內。
對于貴安、烏蘭察布、中衛等已有較多數據中心項目落地的“東數西算”樞紐地區城市來說,隨著國家、地方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到位,當地的數據中心相關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動力,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此,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對于那些目前數據中心建設數量不多的“東數西算”樞紐地區城市來說,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來此建設數據中心。這些城市也會逐漸成為新的因為數據中心而發生巨大變化的城市。
07.結語:數據中心或帶動更多地區發展
數據中心與城市的發展愈發密不可分。貴安、烏蘭察布、陽泉、中衛、克拉瑪依這5個城市因為自身的地理或資源條件吸引了企業來此建設數據中心,也因為數據中心的建成投用帶動了當地產業等多方面升級和變化。
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在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這些地區可能會出現更多因為數據中心而發生經濟、產業等方面明顯轉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