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順豐供應鏈攜手海康機器人,共同打造的36000平全自動化6層倉庫項目正式落地運營,項目特聘潛伏、叉取機器人共計百余“人”。在倉儲信息數字化的管理模式下,實時演繹“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智慧物流。在2021年6月的時候,順豐項目組最終確定了聯手對象,決定攜手海康機器人,以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服務為總目標,共同設計基于移動機器人(AMR)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2022年1月18日,海康威視(002415.SZ)公布,公司創新業務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海康機器人”)將以自籌資金投資15.34億元建設海康機器人智能制造(桐廬)基地項目,在杭州市桐廬縣規劃用地190畝,規劃建筑面積約31.00萬平方米,用于建設海康機器人的智能制造工廠。可以預見的是,海康此建設的決心是相當大的。
海康機器人又海康威視分拆而來,海康威視擬分拆海康機器人上市的一個重要背景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技術突飛猛進,制造業步入了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時代。海康機器人是移動機器人和機器視覺產品提供商,以視覺感知、AI和導航控制等技術為核心,憑借深厚的算法積累、強大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完整的營銷體系,聚焦智能制造,持續在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領域深耕投入,推動生產、物流的數字化和智能化。2021年底,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被認為是加速海康機器人分拆上市的助推器。《規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占據了80%以上的人類信息獲取。機器視覺作為替代人眼的強大技術,日益取得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機器視覺系統可以代替人眼完成測量、定位、識別和檢測等工作,在制造、安防、文化等產業中具有大量的應用商機。機器視覺不僅可以克服人眼標準的不一致性、非重復性和主觀性等問題,為行業制定品質管控的數字標準,還能在高速、高光譜、高分辨率、高可靠性以及工作持續性、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全面超越人眼極限。
2016年,海康機器人正式對外推出其第一款潛伏式移動機器人,主要面向倉儲和產線環節,隨后,海康又相繼推出了移/重載、叉取、貨箱到人系列AMR產品,覆蓋了從原料入庫、產線物料配送、半成品轉運到成品發貨各大物流運輸環節。海康機器人國內營銷中心副總裁蔡化表示:“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研發移動機器人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怎樣去建立一套1+N系統,通過相對標準的平臺,能夠不斷去復制更多車型,因為客制化一定是體現企業核心價值的關鍵,但在客制化的基礎上,我們也需要具備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去滿足行業不斷增長的需求,‘智能基座’也主要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在機器人本體方面,經過5年的發展,海康機器人不僅做到了產品線的“全”,還從頂層設計出發,實現了機器人定制化需求與規模化生產的平衡,為未來系列AMR走進更多行業場景奠定了堅實基礎。
海康機器人采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3D相機配合機器人運動控制平臺軟件同時搭配智能算法的方案,將AI算法,深度學習緊密結合,突破傳統自動化拆碼垛的使用場景限制,可應對垛形復雜多變,箱體種類繁多且隨機的場景。
海康機器人可以說是站在機器人的風口上了,前景也是相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