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提供互聯網服務,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并從2020年開始工作。 [1-2] 但據有關文件顯示,該公司還準備再增加3萬顆,使衛星總量達到約4.2萬顆。
2021年3月1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攜帶一組60顆“星鏈”互聯網衛星在美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 [15] 。5月5日,SpaceX發射了60顆Starlink衛星 [19] 。5月15日,SpaceX使用八手火箭發射52顆星鏈衛星 [20] 。9月13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宣布,成功發射“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新一批51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 [23] 11月1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枚“獵鷹9”火箭,該火箭搭載有53顆“星鏈”互聯網通信衛星。
SpaceX已發射1993顆“星鏈”衛星,這些衛星中有多少還活躍著?1月16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披露,1469顆“星鏈”衛星處在運行狀態,272顆正在進入運行軌道,衛星的激光鏈路通信很快就會激活。
SpaceX 自 2020 年 10 月開始服務以來,直到 2021 年 11 月,Starlink 已經在 12 個國家運行,并且正在擴大,每月大約增加 11000 名用戶。最近的一份報告稱,SpaceX 公司的衛星互聯網部門目前在全球 25 個國家擁有超過 1,45,000 名用戶。去年,馬斯克在世界移動大會(MWC)會議上說,Starlink 在未來 12 個月內應該有大約 50 萬用戶。
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近日表示,現在已有1469顆星鏈衛星(Starlink)處于活動狀態,其中272顆目前正在進入運行軌道。他補充說:“星鏈很快就會啟動”。
2021年7月,馬斯克表示,由于真空中的光速更快,路徑比海底光纖更短,軌道上的激光鏈路可以減少50%的長距離延遲。該公司的目標是發射4.2萬科顆衛星,建立覆蓋全球的天基通訊系統。
Starlink 最近向客戶運送了 10 萬個終端。如果一切順利," 星鏈 " 將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
Starlink最近向客戶運送了10萬個終端。如果一切順利,“星鏈”將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
此前,國際天文學界一直對數量龐大的互聯網衛星可能影響天文學觀測并存在與航天器碰撞的風險表示擔憂。對于該言論,馬斯克表示“星鏈”對太空安全并無影響,他的理由是近地軌道上可能有“數百億”個航天器運行的空間。而目前星鏈才發射了2000多顆,距離空間的總容量根本不值一提。
FCC 文件顯示,截止 2021 年 11 月中旬,SpaceX 已發射將近 1800 顆星鏈衛星。不過由于發射載具的短缺,近期另一份演示文稿有提到生產的放緩。
一種猜測是該公司不小心分享了錯誤的內容,但另一種猜測是 SpaceX 也受到了全球供應鏈受限的拖累(比如運輸船在擁塞的港口等待卸貨)。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條推文證實了星鏈已達成首個階段的 1/4 以上進度。在總計 4396 顆衛星中,有 1584 顆被分別放置在了 53° 和 53.2° 角。
此外自去年 11 月的申請提交以來,SpaceX 已通過五次發射部署了 247 顆星鏈衛星。
其中大部分是在今年取得的積極進展,使之發射總數接近 2000 顆。新發射多針對 53.2° 傾角,算是上述一階段部署的第二批次。
至于衛星間的激光互聯,可追溯到 2020 年的首次測試。自那時起,該公司已發射多顆新版衛星,但迄今只限于遙遠的極低軌道。
據悉,Starlink 計劃向近地軌道(LEO)快速、密集地布置大量小型衛星,以構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衛星集群,并且能夠覆蓋此前難以遍及的偏遠區域。
有趣的是,馬斯克還透露了星鏈的一項堵門技藝 —— 通過激光聯通在軌的衛星。最新的披露,來自 SpaceX 衛星政策主管 David Doglman 向 FCC 提交的文件。
目前聯邦通訊委員會正在就是否允許該公司通過下一代“星艦”(Starship)運載火箭平臺發射互聯網衛星而展開討論,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第二代衛星計劃也遭到了競爭對手措辭嚴厲的反對。
此前,國際天文學界一直對數量龐大的互聯網衛星可能影響天文學觀測并存在與航天器碰撞的風險表示擔憂。對于該言論,馬斯克表示 " 星鏈 " 對太空安全并無影響,他的理由是近地軌道上可能有 " 數百億 " 個航天器運行的空間。而目前星鏈才發射了 2000 多顆,距離空間的總容量根本不值一提。
從學術到產業,更多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2026 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 募投可研、IPO 業務與技術撰寫、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