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屏手機在歲末年初又大火了一把,主流手機廠商紛紛入局。
2021年12月23日,華為發布首款縱向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僅在12月份,OPPO、榮耀等就先后官宣發布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至此,華為、三星、小米、OPPO等主流手機廠商都已推出了折疊屏手機,而折疊屏的背后其實都是2021年大火的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屏幕。
相比傳統的手機LCD(液晶顯示器)屏幕,OLED屏幕更薄(可做屏下指紋)、更柔(可折疊)、能實現更高的對比度和亮度,以及更好的色彩還原度。雖然存在良率、價格等的短板,依然難擋市場的火熱。2021年新推出的中高端手機多采用了OLED屏幕,并將其作為賣點。
而近期元宇宙概念的升溫,催熱了VR/AR等硬件設備產業,還有疫情居家推動的大屏電視需求,都為OLED屏幕帶來更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多家企業及機構人士了解到,在多重因素推動下,除了傳統OLED面板巨頭三星、LG外,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000725.SZ)、TCL華星等都在加碼布局OLED市場。在漸趨火熱的OLED市場,一場深刻的市場變動正在醞釀。
OLED手機大火背后
在2017年蘋果發布首款采用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iPhone X過去4年后,OLED屏幕份額穩步提升,在2021年終于完成了逆襲。
2021年12月23日,繼Mate系列折疊屏手機后,華為發布了旗下首款縱向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2021年12月15日,OPPO發布了首款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而早在2021年初,小米就已發布了折疊屏手機MIX FOLD。
按計劃,榮耀的折疊屏手機將在2022年1月10日發布,vivo也將于2022年發布折疊屏手機。新年伊始,手機市場就掀起了一波“折疊屏”手機熱潮。
而折疊屏手機熱只是OLED屏幕大火的一個縮影。
和往年手機的主流屏幕是LCD不同,2021年推出的新機中,除了一些面向線下用戶的“千元機”外,大多數的中高端機型都將OLED屏幕作為標配,并將其作為手機賣點。OLED屏幕正越來越成為手機廠商的主流選擇。
手機廠商紛紛選擇OLED作為手機屏幕背后有著現實的考量,那就是OLED屏本身具備的一些優勢。
首先是更薄。目前用戶的手機體驗都崇尚“輕薄”,普通LCD屏厚度在0.6~0.8毫米之間,而OLED屏可以做到0.3毫米,這樣能留出更多空間去增加電池厚度,從而提升續航能力。
同時,OLED屏有著更好的亮度和色彩還原度,可以對色彩進行像素級別的控制。更現實的是,相比于LCD的直板,柔性OLED可以彎折,從而可以制造更加多變的曲面屏、折疊屏。
一邊是國內手機廠商希望通過折疊屏手機等來突破價格上限和品牌上攻,另一邊是OLED面板廠商希望消耗更多OLED面板產能,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OLED屏手機迎來爆發。
群智咨詢(Sigmaintell)手機面板資深分析師王曉雅告訴記者,中長期來看,智能手機柔性OLED面板的滲透率呈持續增長趨勢,2021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約為1.7億片,同比增長約為39.2%。2025年,智能手機柔性OLED面板的滲透率將達到33%左右。
因為擁有這些看得見的優勢,不僅在中小尺寸的手機屏幕上,在大尺寸的電視屏幕上,2021年,OLED也有著上佳表現。
在2021年電視市場整體表現不佳的背景下,OLED自發光電視卻逆勢向上,實現了高速增長。群智咨詢TV面板資深分析師李曉燕告訴記者,預計2022年全球OLED TV面板出貨規模將超過1100萬片,同比增長47%,滲透率達到4.3%。2022年,OLED TV面板價格將會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降幅有限。OLED TV賽道迎來加速增長。
同時,全球電視品牌也紛紛推出OLED電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OLED電視品牌陣營擴大至19個。
除了手機和電視外,在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車載顯示和智能可穿戴市場,基于其諸多優勢,OLED 屏幕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
良率和盈利難題待解
雖然擁有眾多優勢,開始被眾多下游廠商青睞,但OLED技術目前仍不完善,依然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限制。
OLED屏幕目前為人所詬病較多的一點是“燒屏”現象。由于采用有機材料帶來的自發光特性,如果OLED屏幕長時間顯示某個畫面,就會引發屏幕部分區域的像素點老化程度大過其他區域,從而在屏幕上留下無法恢復的殘像。
而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OLED屏的這個“硬傷”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對普通手機用戶而言,相對固定的手機屏幕主頁往往成為“燒屏”重災區。
OLED的另外一個缺陷是頻閃,目前OLED屏幕頻閃頻率大約在200~250Hz之間,而LCD屏幕則在1000Hz以上。OLED比LCD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勞。
相對于這兩個先天缺陷,OLED有著一個更為致命的不足。相對于成熟的LCD技術,OLED的良率目前依然偏低,且生產成本和價格較高。
也因此,盈利難成為當下OLED面板企業的一個難點。此前OLED屏幕龍頭維信諾(002387.SZ)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上半年虧損7.2億~8.5億元。京東方方面此前也曾坦言,AMOLED業務尚未實現盈利。
實際上,當前顯示產業中主要有LCD、OLED、MLED(微縮、矩陣化的發光二極管)等技術路線,行業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此前對記者表示,“各類技術共生共存,未來5~10年,LCD仍然是市場應用主流。”
以2021年大火的元宇宙為例,持續升溫的元宇宙催熱了VR/AR頭戴設備產業。在AR設備方面,功耗和對比度、輕薄等優勢凸顯的硅基OLED、Micro LED正成為優先選擇;不過目前VR設備中,主流市場依然采用工藝更成熟、成本更低的LCD屏幕。
群雄競逐 路向何方?
作為當下面板技術的一個發展重點及趨勢,全球面板巨頭都在搶灘OLED市場。賽迪智庫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OLED市場規模為351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843億元。
據悉,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和TCL華星等除了在LCD上繼續深耕外,在OLED等方面,也早早就開始了布局,并進入收獲期。
據京東方方面介紹,目前,京東方已宣布建設4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其中成都、綿陽、重慶產線皆已量產,而福州產線則尚在規劃中。柔性OLED面板出貨量排在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
2021年年底,面板行業的一個重磅消息是,京東方OLED屏從韓系面板廠商口中“奪食”,打入蘋果手機供應鏈。消息稱,2022年京東方供應蘋果OLED面板數量有望達4000萬~5000萬片,以上投建產線則將成為供應保障。而此前,京東方已成為華為、榮耀、OV的OLED屏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近期還發布了三大技術品牌,其中就有代表柔性OLED顯示領域的技術品牌f-OLED。在該技術品牌發布會現場,記者注意到,京東方還推出了兩款新產品,一款是可三段折疊的柔性OLED屏幕,另一款產品是滑卷式柔性OLED屏幕。顯然,面板龍頭都在研發推出更多OLED新品來引領市場。
而另一家面板龍頭TCL華星也不甘人后。TCL華星副總裁、顯示創新中心總經理張鑫證實,小米12的屏幕由TCL華星獨家供應。除了普通的OLED屏幕外,TCL華星也在發力折疊屏。
據張鑫介紹,TCL華星2020年量產上下折的柔性OLED折疊屏,并向摩托羅拉供貨。2021年,TCL華星向小米供應左右折的折疊屏,還在2021年的生態大會上展示了可360度折疊的折疊屏,并重點研發無折痕技術。
目前,TCL華星正在擴大柔性OLED面板的產能。據悉,TCL華星武漢第6代柔性OLED面板廠,已經完成了二、三期的建設,正在推進產能的爬坡。此前,TCL華星還接連放出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的消息。
而隨著京東方、TCL華星、和輝光電(688538.SH)、深天馬(000050.SZ)、維信諾等柔性OLED面板新產能的釋放,中國柔性OLED在全球的份額也會明顯上升。
市場調研機構Omdia數據顯示,中國面板企業的手機OLED面板市場份額,預計將從2021年的15%增長到2022年的27%。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對記者表示,在手機等中小尺寸OLED面板技術方面,中國企業正在迎頭趕上。三星中小尺寸OLED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市場份額相對下滑是可預見的。
面對來自中國面板企業的競爭壓力,三星方面也在積極應對。記者近日從三星方面獲悉,2021年年底,三星顯示QD-OLED面板開始出貨,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這個傳統優勢領域外,正著力補齊OLED大尺寸領域的短板。
而在遭遇此前日本對韓國的出口管制后,三星方面也在強化對整個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此前為推動QD-OLED發展,三星顯示還與20家設備材料廠商簽訂共同技術開發合約。
“OLED產業后續的競爭焦點將離開產能競爭,轉向產業鏈競爭、專利競爭。”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耿怡表示。
實際上,除了OLED外,Micro LED等作為新一代技術也引來了各路巨頭的關注及布局。“無論是當下主流的LCD,還是正在火起來的OLED和MLED,其實都有各自的優劣勢,也各有自己的市場空間。”董敏告訴記者。
記者也注意到,除了韓國面板巨頭逐步退出LCD市場外,包括京東方、TCL華星等在內的面板龍頭,多項技術路線均有布局,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