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國5G基站部署規模正式邁過百萬大關,引領全球。最新數據顯示,5G基站部署量已達115.9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4.5億戶。與此同時,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著賦能作用, 貼近公眾生活的醫療行業應用,表現的十分低調。事實上,5G智慧醫療已經潤物細無聲地走進醫院,從運營商到方案廠商再到芯片廠商都行動了起來。
在公眾的注視下,業界對5G智慧醫療的應用前景堅定看好,醫院也同樣充滿興趣。5G絕不是WiFi,其基于蜂窩網絡和授權頻段部署,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且5G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的特質,可以契合醫療行業對各類醫療設備、遠程會診的連接需求。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自2015年以來,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遠高于國際市場不足6%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場相對成熟,醫療器械終端可及性及滲透率已達到較高水平,市場增長主要來自產品更新迭代及少數未滿足臨床需求。與此同時,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占全球市場的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同期全球器械市場規模已達3712億美元,當時國內僅為全球的1/8。近五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快速擴容,全球占比也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22%,將近全球市場的1/4。
2020年疫情的爆發幾乎重擊了所有的行業,但醫療賽道卻成為例外,常態化和動態化的全球性疫情防抗以及疫情對于經濟的不可抗力影響,讓所有國家都意識到強大可靠的醫療產業的重要性。國內陸續出臺政策,支持醫療智能化,智慧醫療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成為醫療行業發展的新賽道。
智慧醫院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如何動態的滿足醫院所面向的管理者、從業人員、醫護人員、,如何實現在不同的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如何達成對醫院各場景的醫療資源和建筑資源的效率優化和統一調配?如何創造出更加高效的醫院運營價值,以及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價值?這些問題困擾著每一個投身智慧醫院建設的解決方案服務商。
針對智慧醫院建設的難點,從交通流(Logistics Flow)、信息流(InformationFlow)、體驗流(Feeling Flow)、能源流(Energy Flow)的四個維度出發,搭建了一個完整的智慧醫院建設體系。交通流指向的是醫院人行物流解決方案矩陣,利用合理的動線設計,使用路徑尋優技術,構建出精準、安全、高效和規范的智慧運輸生態系統。信息流是為了解決建筑樓宇自控系統、醫療轉向系統和醫療信息化系統的數據難以共享互融而搭建的數據互聯互通的超融合應用解決路徑。而體驗流是通過態勢感知技術,全面賦能醫院不同場景,實現就醫全流程一站服務功能,由內至外提升醫患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能源流就是為醫院構建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智慧能源系統 。
隨后兩年,5G智慧醫療遍地開花。一方面,從遠程會診到遠程探視、院前急救等應用,豐富了醫療場景;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醫院開始跟進。
醫療市場這塊大蛋糕,誰都想分一杯羹。除了華為外,國內互聯網巨頭們也沒閑著,紛紛進入醫療器械領域,其中就包括阿里、騰訊、百度和OPPO等。里巴巴是最早布局醫療健康領域的互聯網巨頭,其打造的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并稱為“互聯網醫療三巨頭”;騰訊醫療健康于2016年成立,提供智慧醫療云和腦瘤助手等多種解決方案,目前已與眾多醫療機構和政府機構展開合作;百度則在2019年戰略投資醫療設備提供商東軟醫療;OPPO Watch ECG 是國內首款獲得NMPA醫療器械二類證的智能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