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Mini LED直顯和背光技術已經成為撬動顯示產業價值鏈的熱點市場話題。其屏體自身的諸多優勢拓展了行業的想象空間——從體驗上看,Mini LED背光在亮度、對比度、色域等顯示效果和輕薄化上具備代際優勢;從工業上看,Mini LED背光在成品良率、成本、技術難度、產業化基礎上具備顯著優勢。基于此,各大韓系廠商以及國內廠商均陸續布局,蘋果公司于最新版iPad頂配版上應用Mini LED面板的舉措更是引發各個調研機構對該市場表示正向期待。
我們對于創維的一般印象在于,它既作為傳統的國產電視品牌,又在近幾年集中發力OLED有機自發光面板與模組自制技術,并以該技術為核心打造出W系列、S系列等尖端OLED產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創維同樣沒有忘記基于傳統液晶的另一條產品線,那就是應用了Mini LED背光技術的創維鳴麗屏。
據天風國際官方公眾號,郭明錤團隊最新研究表示,Mini-LED 為 iPad 在 2021–2023 年的關鍵顯示器技術,蘋果可能不會在 2022 年發布 OLED iPad Air,但蘋果會持續研究用于平板類產品的新顯示器技術。郭明錤修正了先前關于“蘋果將在 2022 年推出配備 OLED 顯示器的 iPad Air”的預測。郭明錤認為,iPad Air 在 2022 年仍將持續采用既有 TFT-LCD 顯示器技術,其原因如下:
在技術面方面,原本 iPad Air 要采用的是 LTPS OLED 顯示器,因效能與成本無法達到蘋果要求,所以蘋果取消在 2022 年推出 OLED iPad Air 的計劃。郭明錤還認為,Mini-LED 預期將為 2021–2023 年高端 iPad 的主要賣點之一,其原因如下:過去經驗指出蘋果開發、商業化量產關鍵技術后,至少會使用 3 年或以上。
隨著OLED顯示技術在iPhone X得到應用,并在高端電視的市場占比超過50%,中韓兩國OLED建設熱情持續高漲,但受中國OLED產能釋放緩慢影響,目前手機OLED面板仍基本上由韓國三星獨占,而高端電視OLED面板則由韓國LG所獨占。
蘋果為了減少對三星顯示面板的依賴,通過收購Luxvue積極開發新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但考慮到Micro LED在技術和成本方面仍有較多問題需要克服,GGII認為Micro LED的商業化仍需要3-5年左右的時間。
為了對抗韓國OLED的霸主地位,同時也為LED尋找新的增長點,不少大陸和臺灣的LED芯片和封裝企業積極發展Mini LED,以求填補OLED面板供應不足和解決Micro LED尚未商業化的問題,Mini LED意指晶粒尺寸約在100微米左右的LED芯片,將LED芯片陣列化后可以作為顯示屏、手機和電視的背光,是新世代顯示技術Micro LED的排頭兵。
產業商業化加速落地 產業鏈廠商有望借力
如今,已有不少品牌加快布局mini-LED。創維9月推出新一代大尺寸高端mini-LED電視Q72;華為7月發布首款mini-LED智慧屏產品“華為智慧屏V75Super”;蘋果4月推出mini-LED背光的iPad Pro,為蘋果首款搭載mini-LED的產品;三星、LG、TCL、小米、海信也紛紛推出相關產品。
隨著終端巨頭紛紛采用mini-LED,產業商業化落地加速,帶動供應鏈成熟,mini-LED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分析師預計,2026年中國mini-LED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億元,增長空間超過10倍。
同時,產業鏈其余環節廠商也在加速布局,以求取得先機,占領行業制高點。那么,細數產業鏈各環節,誰有機會在mini-LED爆發之時捷足先登?
開源證券9月24日報告分析,首先,mini-LED背光需求起量,設備廠商最先受益。新益昌中報顯示,公司mini LED固晶機收入達8888.28萬元,同比增加308.5%,占LED固晶機總收入27%;中微公司已針對高性能mini-LED兩廠,推出新一代MOCVD設備。
近年來,LED照明企業紛紛轉向LED顯示應用領域,LED行業掀起了一股跨界風潮。LED照明上游企業晶科電子在2019年,加入Mini LED市場的爭奪戰;2020年,山本光電布局研發Mini LED背光產品......無獨有偶,近日在某LED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乾照光電董事長金章育表示:“種種跡象表明LED產業已經從照明行業更多的轉向顯示行業、從戶外顯示更多的切入戶內顯示、從大屏商顯更多的進入消費電子。”為何LED照明產業鏈企業“跨界”布局顯示行業,競逐LED顯示利潤?更換賽道是臨時心血來潮,還是深思熟慮?對LED顯示行業來說,是顛覆還是攪局?Mini/Micro LED未來能否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