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是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工作。功率半導體作為電力電子的技術基礎,需要提升功率密度及能效表現,以助力節能減排。在近日舉辦的安森美線上新聞發布會上,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assane El-Khoury向《中國電子報》等媒體指出,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是提升能效表現的關鍵技術,為聚焦兩項技術的發展,安森美正在產品產能規劃及業務模式上進行轉變。
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是助力節能減排的關鍵
能源消費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正在為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挑戰。其中,來自汽車、工業領域的排放占據了溫室氣體排放的2/3,減排壓力巨大。
在汽車、工業減排上,半導體供應商能做什么?El-Khoury指出,兩個領域的節能減排,需要用到兩項關鍵技術: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
“通過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技術,我們希望讓客戶實現‘魚和熊掌兼得’。客戶無需在成本、能效、性能、芯片的占位和重量方面做取舍,就可以享受所有這些方面的優勢。”El-Khoury表示。
具體來看,智能電源技術可以更好地控制電壓、電流和溫度,并通過感知集成實現更高的能效。同時,智能電源技術降低了器件對散熱的需求以及產品的成本、重量,實現每個模塊搭載更少的裸片,提升了功率密度和續航表現。
智能感知技術能夠在最緊湊的空間提升能效,可以減少系統延遲,通過更小的封裝提供專有的功能,解決用戶所需的占位問題。
El-Khoury以安森美的800萬像素傳感器為例,說明智能感知技術的重要作用。這個傳感器在185米處探測的結果是在所有條件下人眼視覺的100倍,當汽車開到人眼視野受阻的煙霧中,汽車攝像頭可以通過智能感知技術,識別煙霧之中的前車位置。這種智能感知技術能基于最小占位、最小封裝,打造能效、重量和性能優勢。
“一說到智能,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主機處理器AI,其實智能是分布式的,電源、傳感器也是含有智能技術的。電源功率器件本身并不是處理器,但是它可以從傳感器內嵌的處理器中受益,組合起來也可以看作是處理器。從智能實現的方式來看,無論是AI還是自動駕駛,都需要功率器件和電源驅動,哪怕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內部有最好的自動駕駛計算系統,如果沒有電源、功率器件,也是無法運行的。”El-Khoury表示。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都是耗電大戶,將為能耗問題帶來新的挑戰。
El-Khoury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表示,新興技術的能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考慮的是密度,即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器、計算處理器的電源功率密度,進而提升能效。安森美正在投入與功率密度相關的技術,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底層技術;二是產品性能提升;三是把產品組合成模塊,在模塊設計和工程方面進行相應的投入。
強化碳化硅布局優化產能分配
可持續發展是汽車及工業領域的共同主題。面向該領域客戶的能效需求,安森美在產能布局和產品策略上進行了調整,一是強化對碳化硅的布局,二是持續向Fab-Liter轉型。
碳化硅具有節能損耗低、開關速度快、工作溫度高等物理特性,相比硅顯著提升了能源轉換效率。近期,安森美收購了碳化硅供應商GT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交易金額為4.15億美元。
數據顯示,2028年電動車銷量將占到汽車銷量的50%,碳化硅作為電動車所需的半導體材料,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El-Khoury指出,安森美將在整個碳化硅供應鏈的全部環節,從基板、襯底到產品封裝等技術進行投入,未來5年公司的碳化硅產能將是現在的1.3倍。
為了將產能和投入更聚焦在差異化優勢領域,安森美的業務模式正在從IDM向Fab—Liter轉型。El-Khoury指出,傳統IDM的產能擴張方式,有時候并不能帶來出色的回報率。今后安森美會采取更加敏捷的制造路線和策略,對內部和外部產能進行靈活利用。在智能電源和智能感知等差異化技術和戰略增長領域,會加大內部產能的投入。在非專利技術和非專長的領域,會依靠外部的合作伙伴來提供產能。
“我們會退出規模不足的晶圓廠,把重心轉向300毫米的產能,同時也會提高通用封裝后端廠的靈活性,加大這一部分的外部產量,把內部產能主要用于差異化的技術和戰略增長領域,以此來改進我們的成本結構。同時我們也會優化資本支出,依靠外部的合作伙伴來提供通用封裝和技術,以獲得最大化的回報。”El-Khoury表示。
針對中國市場需求,El-Khoury表示,將聚焦三個方面的合作發展。一是順應中國市場發展趨勢,關注汽車功能電子化、自動駕駛、機器視覺、工廠自動化、5G、云電源等熱點領域。二是與中國戰略客戶建立聯合實驗室,提供更加智能和高度差異化的產品。三是與中國戰略客戶簽訂長期的供應協議,在客戶需要進行產能或需求擴張時,保證長期穩定供應。
作者丨張心怡
編輯丨連曉東
美編丨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