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8月上旬,市場迎來了玩家們新一輪的財報比拼。
國內屏顯廠商TCL電子也在8月6日,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
就基本面來看,2021年上半年TCL電子營收實現了新增長,在凈利同比增長122.9%至10.41港元,交出了一份不錯的中期報告。
當前,家電市場承壓前行,行業邁入存量時代,圍繞傳統黑電的打法有所轉變,包括TCL電子在內的品牌紛紛變革策略,尋求突破。
在國貨當起的時代下,TCL電子財報的具體表現如何?在競爭對手做出轉變策略后,TCL電子目前所處地位又將怎樣?通過拆解這份財報,或能窺得部分邏輯。
營收穩步增長 互聯網業務成“第二曲線”?
從最新披露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TCL電子營收實現349.34億港元,相比去年增長103.7%,這也主要受益于彩電產品銷量提升以及智能設備增加。
目前,TCL電子的業務板塊主要分為三大類,其中,彩電業務以及智能移動、連接設備及服務相關業務是TCL電子的兩大主要營收增長點。截止6月底,兩大主營業務營收占比之和超過了86%。
這也推動了毛利的提升,財報顯示,截止6月底,TCL電子毛利達到55.66億港元,同比增長57.60%。能夠發現的是,本財年毛利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是明顯提升,這也意味著,TCL電子當前業績銷量以及對成本的管控有所改善。
作為TCL電子的新興業務,互聯網業務被稱為TCL電子的第二增長曲線,2021上半年營收達到7.2%億港元,同比增長34.8%。
其中,該業務包括國內外兩部分,雷鳥負責國內OTT業務,收入6.0億港元,同比大增51.3%;海外則為Roku、Google等公司的推廣費用、OTT收入分成,及自有平臺TCL Channel的運營費用,收入1.2億港元。
從增速來看,互聯網業務再次超過智屏業務,一方面,這源于TCL電子的電視機保有量,為互聯網業務展開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截至2021年6月底,“雷鳥”的月活躍用戶數達1929萬,同比增長13.8%;每用戶平均收入同比增長31.5%至31.4港元。
另一方面,未來市場的附加價值顯現。目前,整個彩電行業已經處于存量競爭的市場處境,疊加互聯網玩家的沖擊,原本被擠壓的空間進一步受挫,相比起來,互聯網業務屬于輕資產、高利潤的板塊,未來能夠帶動TCL電子的持續增長。
不久前,TCL電子旗下的雷鳥科技聯合騰訊START云游戲等平臺,在TCL游戲智屏C9上線千款游戲,進一步了豐富了TCL電子在OTT平臺應用內容,增強了用戶粘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黑電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互聯網電子想要挑起TCL電子的大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營收占比而言,報告期內,互聯網業務僅占比總營收的2.06%,由于營收體量比較小,短期時間內或許難以帶動TCL電子的整體營收。
再者,國內黑電玩家也意識到互聯網業務未來的增長潛力,打造屬于自己的OTT互聯網服務平臺,創維旗下的酷開、海信旗下的聚好看紛紛出現,不僅如此,互聯網玩家也通過降維打擊的方式布局OTT平臺、小米、樂視也參與這場戰爭。
報告期內,不論是業績增長還是互聯網業務的表現都值得市場肯定,但短期內互聯網業務無法承擔其營收主力。
海外市場成營收主力 智屏仍顯“存量焦慮”
除了互聯網業務外,作為TCL電子的主營業務,智屏業務毫無懸念是TCL電子的核心支柱,營收占比超過70%。
2021上半年,智屏業務總體營收達到230.9港元,其中,TCL電子在高端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2021 年上半年 TCL 量子點智屏銷售量同比提升 61.8%, 其銷售量占比同比提升2.1%至4.5%;TCL 智屏平均銷售尺寸較去年同期提升寸2.6寸至寸52.5寸。
這也直接推動了TCL電子在彩電市場的市場份額,由原來的10.6%提升至11.6%,穩居全球前三。
不過,眾所周知,國內彩電市場已進入存量博弈時代。根據中怡康全渠道數據,2020年國內TV行業整體銷售量進一步下降9.7%,國內需求基本飽和,市場增長乏力。
在此背景下,TCL電子在國內市場依然完成逆勢增長,2021上半年,國內市場營收為64.3億港元,同比增長47.9%。
但TCL電子承受國內黑電傳統玩家的競爭壓力并不低,盡管TCL電子在國內市場占據頭部位置,但并不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互聯網對手小米、樂視等玩家殺入,以極致的“性價比”去蠶食彩電市場,如何確保國內市場不被分食,對于TCL電子尤為關鍵。
事實上,面對國內市場的情景,近些年來,TCL電子已經將主要發力點放在了海外市場,對國際市場的腳步在逐漸加重。報告期內,海外智屏業務的銷售額為166.6億港元,同比增長61.4%。
除了原本的北美市場、以及歐洲市場外,TCL電子還在擴寬海外市場的業務范圍,進一步釋放國內增長受限的壓力,報告期內,新興市場的銷售量同比增長74.9%,在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巴西等地的市場份額排名均靠前列。
隨著電視產業鏈轉移,國內電視廠商經營效率和生產成本得以改善,海外品牌的優勢相對弱化。國內品牌們借高性價比策略大顯身手,這也是TCL電子等玩家出海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仍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釋放國內增長受限的壓力,傳統彩電巨頭以及互聯網玩家也在加重對海外市場的布局。
近期,奧維云網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最新報告,海信出貨量達到840萬臺,小米也540萬臺緊隨其后。除了國產玩家,三星、LGE這些玩家也是對TCL電子造成強有力的行業競爭,三星以2080萬臺的出貨量遙遙領先。
面對國外疫情的不穩定性,也給TCL電子的海外布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疊加目前,全球都在面臨缺芯難題,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這也給TCL電子帶來了不確定性。
TCL電子的互聯網業務尚在起步階段,智屏業務還在面臨國內外玩家的圍堵,市場也將目光轉向去年落地的智能移動業務。
一直以來,TCL電子給人印象都賣電視機、彩電為主的硬件公司,事實上,近些年來,TCL電子也將策略轉向了“硬件+軟件”模式,智能顯示終端結合創新互聯網業務,助力構建著AIoT新業態。
2020年,電視機大屏化、以及業務結構的調整,都在釋放出加速布局AloT的信號。在2020年財報中,TCL電子首次提到了有關AloT的營收,這也表明TCL電子實現了AloT的商業化進程。
不過布局AloT生態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對TCL電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研發以及技術上面的要求,是保證AloT的關鍵。報告期內,TCL電子對研發費用的支出達到10.3億港元,同比增長102.6%,研發費用率達2.9%,也在說明這一點。
另一方面,AIoT賽道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國內互聯網玩家百度、小米、華為等虎視眈眈,垂直玩家中,創維、海信等也在出手,不久前,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海爾智家,算是家電領域中布局AloT的先行玩家。
但能看到的是,TCL電子在AloT方面的普及上已經取得了發展成效。截止6月底,智能移動、設備業務實現營收70.9億港元,總銷量達1470萬臺,同比增長37.7%。
不止于此,TCL電子為推進AloT生態,還在持續布局“Mini LED”技術,將其作為長期戰略投入。
5G時代的到來,為IoT設備的爆發提供了網絡條件,IDC數據顯示2020年物聯網支出將增長8.2%至7420億元,帶屏智能音箱、智能家居中控屏幕、智能商業大屏等IoT產品均可借助Mini LED技術提升顯示體驗,提高產品競爭力。
另一方面,Mini LED已經被成功應用在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車載顯示設備上,應用場景呈”遍地開花“之勢,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21China Joy和UDE2021上,TCL電子就帶來應用了“Mini LED”技術的C12、X12智屏。
站在TCL電子自身層面,也更加貼合當前戰略發展的方向,智屏業務仍是支柱業務,AloT業態還處在推進當中,“Mini LED”技術的上線可以說是智屏業務的再發展,為智屏接入AloT生態提供了新的途徑。
早在2017年,TCL電子就開始投入研發“Mini LED”技術,經過近四年的發展,截至目前,TCL電子已經實現接近90%的市占率。2020年,實現了全球市場接近30萬臺的銷量,整體銷售額超過10億元。
但不能忽視的是,“Mini LED”這個風口,逐漸被更多的玩家所熟知,不久前,蘋果春季發布會上,就帶了搭載基于“Mini LED”技術的iPad Pro,這標志著科技屬性更強的互聯網巨頭已經著手進入,三星、TG等國際屏顯巨頭也已緊鑼密鼓的進行,TCL電子能否將先發優勢進行到底還尚有懸念。
總的來看,TCL電子新一輪財報還是可圈可點,海外市場為TCL電子營收增長提供持續動力,作為第二曲線的互聯網業務潛力也逐漸顯現,不過國外疫情的不穩定以及全球的市場競爭,為TCL電子的業績增長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后續業績增長如何,港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