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界動態 >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和下一步規劃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和下一步規劃

2021-07-09
來源:互聯網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重塑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從衣食住行到醫療教育,人工智能技術就像新時代的“電力”,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海是最早提出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作為優先戰略的城市之一。在這片沃土上,人工智能取得了怎樣的發展?

  人工智能作為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克服去年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危中迎機,逆勢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重大創新成果涌現,應用賦能價值凸顯,行業生態進一步完善。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獲批實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穩步推進,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成功舉辦,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打響,為“十四五”期間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 優勢企業協同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形成較為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全年規上產業規模達到2246億元,實現50%左右逆勢增長,行業復蘇態勢明顯,2018-2020年年均增速29.5%。

  全產業鏈體系初步成形

  微軟、亞馬遜、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龍頭企業紛紛在滬布局業務,打造產業生態;商湯、依圖、深蘭、云從等技術類企業不斷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加快技術落地步伐;寒武紀、平頭哥、地平線、燧原、天數智芯、禾賽科技等基礎類企業致力于研發高端智能芯片、傳感器,突破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達闥、鈦米、高仙、小蟻、快倉等產品類企業持續推出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新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聯影智能、森億、商米、明略、達觀、氪信、虎博、趣頭條、極鏈、松鼠AI等應用類企業深耕醫療、金融、商貿、文娛、教育等垂直領域,提升人工智能賦能價值。

  “4+X”載體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浦東張江“智能產業+科創”融合發展,人工智能島已成為國內行業地標,集聚IBM、百度、同濟大學等19家創新主體,正推動由島擴區。

  徐匯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正式啟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智研究院、華為、依圖、明略等領軍AI企業入駐,集聚8位院士,158位博士。

  閔行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以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區域整體開發,創建“智生產、智生活、智生態”的產城共生家園,推進“達闥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

  臨港新片區積極探索前沿產業集聚和政策制度創新,地平線、寒武紀等一批領軍企業落戶,商湯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建設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穩步開展,依托“國際數據港”功能平臺,發展跨境數字經濟相關的人工智能產業。此外,市北高新、長陽創谷、虹橋智谷等特色園區加快建設,華東無人機基地等區域產業正集聚發展。

  (二) 創新體系建設完善,重大項目實施推進

  創新平臺集群不斷壯大。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浙江大學高等研究院等揭牌運作,中科院計算所處理器技術創新中心落地。兩批17家市級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揭牌,在人工智能基礎共性技術、智能機器人、AI+醫療、AI+金融、AI+制造等重點領域進行突破。

  重大創新項目加快攻關。商湯“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于臨港奠基,已完成主體建筑封頂。天數智芯7nm通用GPU芯片發布,有望突破智能芯片領域“卡脖子”問題。國家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應用場景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獲工信部立項支持。同濟、交大、復旦開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攻關。

  (三)應用賦能百花齊放,示范推廣成效顯著

  應用示范深入推進。持續建設東海大橋海鐵聯運、申通地鐵、張江科學城等重量級場景。通過“揭榜掛帥”工作機制,發布3批58個單位的場景需求,對接280余個企業、500余個解決方案。在抗疫期間,建設了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東方醫院援鄂醫療隊兩個應用場景,取得良好成效。

  全國人工智能“揭榜賽道”形成成果。圍繞智能網聯汽車、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視覺圖像身份識別、智能傳感器等4條賽道,開展測評工作,形成一批標準規范。截至2020年底,智能網聯汽車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560公里,向23家企業155輛車頒發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牌照,企業數、牌照數均居全國首位。

  (四)行業資源匯聚融合,形成健康發展生態

  多層次人才集聚。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從業人員達18.7萬人(2020年7月)。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等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專家落戶上海發展。上海11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9所高校設置本科人工智能專業,38所高校開設104個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2019年招生數11490人、在校生數35492人,為人工智能發展儲備大量后備人才。依托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建立人工智能平臺基地,依托儀電集團、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電科所建設人工智能專業繼續教育基地,培養出大批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

  行業資源匯聚融合。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完成首輪資金募集,設置“上海AI會客廳”,與上交所共建“科創板AI產業工作站”,打造人才、科技、產業、資本等各類要素聯通、對接、整合的“一站式”平臺。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青年AI科學家聯盟等行業組織成立,張江人工智能賦能中心、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等正式啟用,為行業發展凝聚合力,打造服務對接平臺。

  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國家人工智能試驗區專委會治理工作組成立,開展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體系、倫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研究。持續舉辦法治、安全、治理等論壇,發布《人工智能安全發展上海倡議》、《人工智能安全與法治導則》、《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藍皮書》等報告。

  (五)三年大會成功舉辦,樹立國際品牌標桿

  上海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推動大會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形成循環聯動,成為引進產業項目的“會客廳”、展示產業成果的“大舞臺”、優化創新生態的“百花園”。三年來,多項重要政策在大會上發布,十多個重要平臺揭牌,80余個產業項目在大會上簽約,一大批優秀企業通過大會平臺走向世界,為上海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打下重要基礎。

  下一步發展考慮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總體部署,貫徹落實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和《關于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深耕基礎、厚植技術,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在重點創新攻關、重大招商引資、公共平臺建設、政策制度創新等方面加快突破,發揮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鏈接效應,推動四個平臺建設。爭取“十四五”期間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左右,2025年達到4000億元。

  (一)以政策制度創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制定發布人工智能“十四五”規劃,以建成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深度賦能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為目標,啟動今后五年上海人工智能全面布局。

  實施算法創新行動計劃,聚焦算法這一人工智能戰略關鍵領域,在創新平臺、算法產品、交易流通、領軍人才、開源社區等方面重點突破,力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完善創新平臺體系。協同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等基礎研究平臺,加快重大基礎理論、前沿算法攻關。推動白玉蘭開源開放平臺、兩批市級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產業轉化平臺建設,促進技術轉化和應用落地。

  推進算力基礎工程,建設公共算力平臺,推進算力平臺的開放和應用,夯實基礎智能底座。

  完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推動數據立法,開展AI立法調研,在重點應用領域率先出臺相關規范文件。

  (二)以重大項目布局建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提升招商引資成效。圍繞4+X重點園區規劃布局,做好精細化招商、全流程服務,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平臺組織新項目簽約。

  實施重大創新項目。聚焦卡脖子領域,推動智能芯片、超大規模算法模型等項目攻關。

  (三)以重大應用場景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

  打造綜合應用場景。在經濟、生活、治理三大數字化轉型領域的框架下,圍繞制造、商貿、醫療、教育、交通、政務、文體等細分行業,打造一批示范應用場景,形成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化轉型的“一業一策”。

  增加智能產品供給。圍繞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芯片等領域推出一批智能硬件拳頭產品,圍繞AI+制造、AI+醫療、AI+金融等領域打造一批關鍵領域應用算法。

  建設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推動成立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聚焦人臉識別、AI+醫療、AI+金融等,啟動編制相關標準,促進規模化、規范化智能應用。

  (四)以人工智能大會帶動產業生態建設

  高質量辦好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會聚能、以會興業、以會啟智,力爭實現一年上一個小臺階、三年跨越一個大臺階,著力突出國際對話、全球發布、人才集聚三大功能,創新熱點話題演繹與前沿技術呈現,將大會打造為上海人工智能鏈接國家重大戰略、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展示“上海方案”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

  激活行業創新資本。用好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打造AI會客廳,聯接技術和產業、支持創業和創新,推動一批領軍企業科創板上市。

  匯聚行業領軍人才。搭建交流平臺,實施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項目,推動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多層次人才培養。

  除了人工智能產業鏈完備,配套的資本支持也在上海匯聚融合。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完成首輪資金募集,設置“上海AI會客廳”,與上交所共建“科創板AI產業工作站”,打造人才、科技、產業、資本等各類要素聯通、對接、整合的“一站式”平臺。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將全力推動建設融合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技術的新型智能基礎設施,支撐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大力培育發展在線新經濟,全面推動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城市治理、生活、經濟領域的深化應用。重點推動智能芯片、關鍵算法等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激發企業主體創新活力,構建自主產業生態,繼續打造創新型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深化,滿足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深層次發展需求;持續擴大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推進重點企業服務工作,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資本、市場、人才等方面為企業做好協調服務,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爭取“十四五”期間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左右,2025年達到4000億元。




mmexport1621241704608.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网址 |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福利视频 | 加勒比在线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网站app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青草青青在线视频 | 精品无人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 欧美成人丝袜一区二区 | 日韩城人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国产 | 久久精品久| 天天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人成午夜免视频网站 | 国产清纯白嫩大学生正在播放 | 四虎成人影院 | 97在线视频免费公开观看 | 日本不卡视频免费 | 久久久久亚洲视频 | 色婷婷综合在线视频最新 | 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日日爱 | www.久久av.com|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97桃色 | 嫩草影视在线观看 | 日韩综合色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 男女无遮挡一进一出视频 |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瑟瑟 | 婷婷精品进入 | 色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国产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