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物聯網的發展 [。截至2019年11月,6G仍在開發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絡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
目前全球很多用戶仍然還沒體驗到5G網絡,甚至部分國家還沒開始建設5G,但這不妨礙各國抓緊研究6G網絡。
由于我國在5G階段已經實現全面領先,為了打破現狀,日本、韓國、美國等對6G技術的研究在加快步伐,希望能借助6G實現彎道超車。為此,美國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集結高通、三星、愛立信、蘋果等全球數十家科技巨頭,成立了“Next G”聯盟。
并且,日本在6G技術上也開始發力,根據日媒報道,日本在6G領域中將投入300億日元進行6G通信技術的開發,同時,還會投資200億日元進行6G技術的測試。各國之所以在加快6G技術方面的研發,主要原因是,6G網絡是太空網絡與地面網絡的結合體,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會產生重要性的影響,所以,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著6G的研發。
近日,有外媒報道,日本和芬蘭的行業團體將合作開發6G技術,其中,芬蘭電信供應商諾基亞將參與。
據了解,6G網絡的速度將是5G網絡的50倍,延遲時間也將大大降低,這也將促使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在5G網絡在眾多國家實現商用后,以華為、三星、LG電子、蘋果、中興通訊等為首的企業,紛紛啟動了6G相關技術的研發。雖然華為、三星、LG電子、蘋果、中興通訊等已經啟動了6G技術研發,但6G商用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據悉,新一代通信技術從開始研究到商業化通常需要10年左右。
6月6日,我國IMT-2030(6G)推進組(簡稱“推進組”)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簡稱“白皮書”)。內容涵蓋總體愿景、八大業務應用場景、十大潛在關鍵技術等,并闡述6G發展的一些思考。
白皮書提出,6G將在5G基礎上由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躍遷,成為聯接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數字世界的紐帶,將6G的總體愿景確定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白皮書還確定,6G將向更高頻段擴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頻譜資源。其中,低頻段頻譜仍將是6G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毫米波將在6G時代發揮更重要作用,而太赫茲等更高頻段將重點滿足特定場景的短距離大容量需求。
提出十大潛在關鍵技術方向
白皮書明確了6G的總體愿景和八大業務應用場景,基本上也就明確了6G的潛在需求點,方便各通信廠商按照這些方向進行技術研發投入。
白皮書指出,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八大業務應用,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場景。
5G的成功商用為6G奠定良好基礎。白皮書提出,6G將在5G基礎上由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躍遷,成為聯接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數字世界的紐帶,將6G的總體愿景確定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
白皮書還確定,6G將向更高頻段擴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頻譜資源。其中,低頻段頻譜仍將是6G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毫米波將在6G時代發揮更重要作用,而太赫茲等更高頻段將重點滿足特定場景的短距離大容量需求。
此外,對于業界廣泛關注的衛星互聯網問題,白皮書指出,未來6G網絡仍將以地面蜂窩網絡為基礎,衛星、無人機、空中平臺等多種非地面通信在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無縫覆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等智慧化業務應用借助感知、智能等全新能力,在進一步提升6G通信系統性能的同時,還將助力完成物理世界的數字化,推動人類進入虛擬化的數字孿生世界。
全域覆蓋業務借助6G所構建的全球無縫覆蓋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使得地球上再無任何移動通信覆蓋盲點,6G業務將提供更加普遍的服務能力,助力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許多當地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終端供應商等公司都已發布了6G白皮書,并做出了一些前期的6G布局和預測。4月份,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6G將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場。2020年7月份,三星電子在白皮書中表示,6G通信預計最早將在2028年實現商業化,并將在2030年成為主流。從現階段來看,5G剛剛商用不久,6G仍處于研發的早期階段,其商用還是需等待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