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貨車司機因北斗系統掉線被罰款,最終釀成生命慘劇的事件引發關注。據了解,該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北斗車輛定位儀掉線。記者發現,不少媒體將此事件直接稱為“北斗掉線”,把北斗衛星系統和采用北斗衛星定位的車載終端混為一談,對此EETC小編覺得有必要說清楚……
4月5日,一名貨車司機因北斗系統掉線,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某超限站被罰款2000元,并扣留汽車,司機金某在附近商店購買百草枯后于超限站辦公室內服藥自盡。該事件一經公布引起廣泛關注并登上熱搜。
據了解,該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北斗車輛定位儀掉線。
4月6日,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發布通報
由交通運輸部2013年12月16日第13次部務會議通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規定,道路運輸經營者使用衛星定位裝置出現故障不能保持在線的運輸車輛從事經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800元罰款。
此外,有破壞衛星定位裝置以及惡意人為干擾、屏蔽衛星定位裝置信號的,以及偽造、篡改、刪除車輛動態監控數據的行為,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為什么要安裝定位儀?
《新浪財經》致電北斗航天集團官網,工作人員答復是:“北斗定位儀只是下游信號接收的設備。就好比你用手機接收信號,手機只能做到接收信號,但信號的來源是信號塔、運營商。如果突然間斷網,你需要問聯通、移動、電信,手機生產商也不知道問題?!?/p>
早在2012年,交通運輸部就做出了規定,12噸以上固定參數和用途的車輛,例如貨運車輛和半掛牽引車輛等,必須安裝北斗行車記錄儀。微博KOL、通信行業專家@奧卡姆剃刀 也為此科普了12噸以上固定參數和用途的車輛必須安裝北斗行車記錄儀的原因,并分析了“北斗掉線”的可能性。
目前除了大貨車,其他所有“兩客一?!奔磸氖侣糜蔚陌?,三類以上班線的客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品的專用車輛也都必須安裝北斗行車記錄儀,車輛種類還在進一步擴展,例如警車、校車、政府公務車。早在2012年,交通運輸部就對強制安裝北斗行車記錄儀做出了規定,編號是GB-T19056-2012。
@奧卡姆剃刀 先解釋了一下“導航儀”和“北斗行車記錄儀”的區別:
輸入目的地后給你實時指引前進方向,這叫導航儀。而北斗行車記錄儀不是導航儀而是“黑匣子”,它內含SIM卡,實時記錄車輛的各種行駛信息并向控制中心上報,是作為交通事故判定和維護司機合法正當權利的法定依據。
不少科技博主曾拆解北斗行車定位儀
據了解,這個記錄儀平時主要是檢測有沒有疲勞駕駛的,大貨車上路都會強制安裝這個設備。如果檢測到疲勞駕駛,會進行提醒。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任何提示,司機很難發現它掉線了。
北斗和GPS衛星同時掉線的可能性為0
而說到北斗衛星掉線的概率,@奧卡姆剃刀 認為,當前北斗行車記錄儀都是北斗+GPS雙模的。北斗系統有53顆衛星,GPS系統有30顆衛星,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兩個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同時失效掉線的可能性是0。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制、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 GPS 、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開通后,向全球提供開放、免費、高質量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北斗系統提供著的公共服務,面向大眾、觸手可及、隨需而用,如同水、電、氣一樣,源源不斷流向各行各業,進入普通人的生活。目前,全球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國北斗系統。
至于工作人員所說,從車輛上傳到控制中心的地面基站不穩定的情況,會不會經常發生呢?@奧卡姆剃刀 認為,中國有700多萬個基站,數量占據了全世界的70%,特別是在公路和鐵路沿線都有信號加強,很難找到長時間行駛沒有信號的地方?!斑^隧道等特殊場合的確信號傳不出去,系統對此早有預案,連續多少分鐘沒有信號上報,才會判定為掉線。而一旦判定掉線,系統會自動給開車司機打電話要求核實情況,北斗行車記錄儀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p>
后裝記錄定位儀質量參差不齊
另外,雖然這些記錄儀通常被叫做北斗定位系統,但是它和北斗衛星可沒有直接的關系。這些記錄儀并不是由北斗衛星設計,而是由第三方的公司設計。據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362家貨車車載終端生產廠商,運營服務商則有上千家。
據第一財經報道,2013年有一批商用車企開始在新車下線前預裝行駛記錄儀,并配送一張芯片卡。車主或物流公司購買車輛后,需要激活芯片卡,寫入車主或公司信息,并上傳到交通運管部門的數據管理平臺,從而實現車輛行駛信息與數據監管平臺的互聯互通。此類行車記錄儀,業內俗稱“前裝產品”。
與此同時,市面上還存在著一批早于2013年生產的車輛,或者2013年之后生產但沒有預裝行駛記錄儀的客貨車,車主通常會通過汽配城等方式自行購買行駛記錄儀,以外掛的方式安裝在車內,該類俗稱“后裝”產品。
前裝與后裝產品功能大致相同,大多都內置了北斗衛星導航與GPS導航系統雙模塊,通過SIM芯片卡與交通運管部門建立實施數據連接,提供車速、行駛時長、運動軌跡等行駛信息。
一位曾經從事行駛記錄儀行業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后裝產品通常品質、可靠性標準都比前裝差很多,這是行業普遍規律,不管卡車還是乘用車。有些地方確實是要求強制安裝‘盒子’,但這可能不是車隊或司機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們對設備采購的態度是越便宜越好。這樣的話,很多供應商競爭需要,就把硬件做的便宜,打價格戰,售后服務也可能跟不上。這導致了很多盒子確實質量一般,而且失靈了以后沒人會積極處理?!?/p>
貨車維權專家王金伍在接受大白新聞采訪時,認為重型貨車上的后裝記錄儀成本價大概兩三百塊錢,質量參差不齊。另外一般用電信卡或者聯通卡,難以在所有地區全覆蓋。
常見掉線原因有三個
正常情況下,車載終端通過接收衛星信號實現定位,再將處理過的數據通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傳輸到各個省級監控平臺,省平臺再上傳到全國貨運大數據平臺。信號狀態會顯示在設備的顯示屏上。
但如同手機一樣,貨車上定位儀有時會不在線,記錄儀顯示沒信號,就是掉線。王金伍認為這是常見情況,并總結了北斗掉線的三大主要原因:一是記錄儀質量差,二是所處地段運營商的信號差,三是人為導致記錄儀不工作沒有信號。比如兩個司機每人一張卡,兩人換班后忘記換卡,或者SIM卡欠費都會導致設備離線被罰款;還有一種可能是司機故意損壞和改裝設備,逃避監控。
一位從事衛星導航定位工作的人士也表示,“北斗掉線”本身是一個不嚴謹的說法,不管有沒有設備接收,北斗和GPS衛星都會不斷向地球發送信號,所以準確來說,是當事司機金某的行駛記錄儀在事發時處于離線狀態。
所以掉線問題并不是出在北斗衛星上,而是第三方設備、基站信號或人為等其他方面。
大貨車上安裝的定位儀,不少還能對疲勞駕駛、打哈欠、打電話、吸煙、分神等異常行為進行監測,并給出不同等級聲光影告警,及時給駕駛員“提提醒”,糾正其危險駕駛行為,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但對司機來說,會有被“監視”的束縛感,也有不少司機因此人為將儀器“下線”。
新華社評:北斗衛星不該背這鍋
從技術層面上說,設備運營商能夠監控終端的在線情況,當設備離線時,運營商可以實時發現并通知司機,但目前政策對此并沒有強制要求。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當事司機所使用的車載終端設備運營商透露,該司機的設備去年12月起就處于離線狀態。運營商認為,司機應已注意到設備離線的問題,但不知為何沒有處理。
不管事件最后處理如何,EETC小編希望大家能從正確的角度去理解北斗衛星和采用北斗衛星定位的車載終端這些概念的區別,一些不嚴謹表述會對網民產生誤導。為了避免以訛傳訛,甚至刻意污名化北斗系統,有必要對相關問題予以厘清。
最后引用一條新華社發表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