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據媒體報道,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在今年3月份簽署一項關于電動化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協議,并有望最早于2024年在美國開始生產,測試版則可能會在2022年發布。
其中,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和現代計劃在起亞汽車(現代子公司)喬治亞州工廠生產新型汽車,或共同在美國投資建設新工廠,他們計劃在2024年在擬議的工廠生產100,000輛汽車,年產能為40萬輛。
市場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雙方主要的合作點估計會落在整車制造上。自動駕駛方面,蘋果是有技術和專利儲備的。而現代汽車的全球產能布局比較完善,產能空置率也比較高,幫蘋果做整車落地正合適。”
對此,現代汽車此前發表聲明,稱正在與蘋果進行早期談判。隨后,現代汽車又更新了一份聲明,刪去了“蘋果公司”的名字并表示,“我們一直在收到來自不同公司關于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合作請求,但討論還處于初始階段,尚未做出決定。”
蘋果近期有關造車的舉動頻頻,并非沒有原因。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迎來集中爆發。
特斯拉股價年內飆升超過七倍,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馬斯克也憑此榮登世界首富。Nikola、Fisker、LordstownMotors和Canoo等4家新能源汽車,先后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國內蔚來、小鵬和理想造車“三兄弟”也都迎來市值飆升。
蘋果造車不得不在這波浪潮中,提速趕上。
關于蘋果造車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蘋果CEO庫克則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首次對外談及汽車話題,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正處于巨大變革的臨界點”。
當時傳聞代號為“泰坦計劃”的造車項目啟動。此后蘋果公司多次向特斯拉等公司挖人,之后又傳出蘋果內部在自主造車還是技術供應商的角色上出現分歧。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7年4月,蘋果已經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州DMV(車輛管理局)許可證,可以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車輛,并計劃使用三輛雷克薩斯RX450hSUV車型。
近期,蘋果已經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在內的中國臺灣汽車零組件廠,發布了備貨訂單,將它們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并且,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芯片,并探索在美國建立工廠的可能性。
實際上,從國際到國內,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在加速進入“無人駕駛”的賽道。谷歌Alphabet旗下的Waymo、或是Uber、豐田、Lyft、通用、百度、沃爾沃、和本田等。
諸多的參與者也在快速催熟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在技術上,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自動駕駛等方面更加成熟,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對蘋果造車提供了機遇。
此外,截至發稿,蘋果官方并未就造車一事發布過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