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索尼公司和存儲芯片制造商Kioxia已申請美國批準,重新開始向中國的華為技術公司供應組件。目前,華為已被“禁止”使用美國技術制造的器件。
截至本周六,沒有跡象表明他們的申請已獲批準。這些日本公司與韓國三星電子和SK Hynix一起尋求美國商務部的許可,以將其出售給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和電信基礎設施制造商之一的華為。
未經美國商務部批準,索尼和Kioxia面臨盈利風險。兩家公司為5G設備等產品提供組件。
索尼以手機圖像傳感器聞名,其市場份額排名世界第一。據估計,華為在這家日本公司約1萬億日元(合95億美元)的圖像傳感器銷售額中約占五分之一,使其成為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買家。
索尼在8月份預測,在截至2021年3月的一年中,傳感器領域的營業利潤將下降45%,至1300億日元。該公司將這一下滑歸因于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智能手機的銷售下降,但分析師表示,由于華為禁令,其圖像傳感器的收益前景可能會進一步降級。
Kioxia的前身是東芝存儲,也將因對華為的制裁而遭受打擊。智能手機存儲芯片約占公司銷售額的40%,而華為則占總數的百分之幾。
美中緊張局勢是母公司Kioxia Holdings最近決定推遲于10月6日在東京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一個因素。
英特爾是為數不多的已經獲得向華為提供個人計算機組件許可證的美國芯片制造商,但是,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預計會變得更加嚴格。在該領域,華盛頓已將中國的快速發展視為威脅。
英國研究公司Omdia的董事Akira Minamikawa估計,日本,中國臺灣和韓國公司每年共向華為提供價值2.8萬億日元(約合264億美元)的芯片元器件。如果華為的生產中斷,該業務將陷入困境。
總部位于東京的子公司華為日本(Huawei Japan)董事長杰夫·王(Jeff Wang)在8月份的一次在線演示中說,去年華為從日本供應商的采購量增長了50%以上。Wang將獲得的收益歸功于日本“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極其重要的作用”。
Kioxia警告說,美國對華為的限制可能會導致存儲芯片供過于求并降低價格。由于中美緊張關系籠罩了全球芯片市場,它最近擱置了數十億美元上市的計劃。
索尼發言人表示,該公司遵守所有規定,但無法對特定客戶發表評論。
Kioxia發言人也拒絕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