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8月3日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斗三號工程建設已提前半年完成。
據介紹,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建設。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
北斗三號工程帶來如此良好的經濟市場效應,中國芯在其產業鏈中發揮什么作用的呢?關于北斗三號系統的“芯事”,你要知道的都在這里。
01
北斗系統背后的中國芯
據冉承其介紹,目前,北斗芯片規模已經過億,28納米芯片已經量產,22納米的芯片即將量產。22納米的芯片是國際上衛星導航芯片最高的工藝水平,所以我國北斗芯片的水平現在已處于國際一流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已經有超過70%的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導航系統,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和三星等主流手機品牌。根據千尋位置提供的數據,我國北斗加速輔助定位服務用戶數已經突破5億,包括高通、聯發科、展訊等芯片廠商在其生產的手機芯片中都集成了這項服務,支持北斗地基增強高精度應用的手機也在陸續上市,但目前蘋果手機還不支持北斗功能。
在北斗芯片價格上,2012年一片民用級北斗芯片價格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當時GPS芯片單價僅為30元人民幣左右。近年來,隨著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北斗芯片價格已經被大大降低,現在最便宜的不到1美元,約6元人民幣。在高精度板卡上,10年前衛星導航的高精度板卡最貴十幾萬人民幣,中國企業做北斗高精度板卡以后,其在中國國內市場高精度板卡售價不到3000元人民幣,且企業還能保留足夠的利潤。
02
核心器件100%國產化!
據冉承其介紹,北斗三號已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400多家單位、30余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目前已構建起集芯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而長江證券指出,北斗導航芯片、模塊、天線等核心產品性價比與國際主流產品相當。截至2019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5.4萬件,躍居全球第一位。北斗導航芯片、模塊、天線等核心產品性價比與國際主流產品相當。
目前北斗板塊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北斗星通、華力創通和合眾思壯,均實現從芯片到終端的全產業鏈布局。
海格通信(002465):海格通信是我國軍用無線通信、導航領域最大的整機供應商,掌握我國尖端通訊產品核心技術能力,是國防領域采購北斗導航設備的首批供應商之一,隨著北斗導航布網逐漸完備,公司相關業務也呈現穩步增長勢頭。公司參與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組建的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對公司北斗導航業務的發展意義深遠,有利于鞏固公司在北斗導航領域的地位,提高公司核心技術實力。
振芯科技(300101):公司主要從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關鍵元器件、特種行業高性能集成電路、北斗衛星導航終端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公司是國內北斗終端最大供應商,且被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北斗系列終端產業化基地。
北斗星通(002151):北斗星通專業從事衛星導航定位產品、基于位置信息系統應用和基于位置運營服務業務,已逐步確立了在軍事指揮控制應用和港口集裝箱作業應用等細分領域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機械控制港口集裝箱作業應用領域占有100%市場份額,在測繪領域“中國制造”高精度接收機核心部件市場占有90%以上市場份額。
華力創通(300045):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在ARJ21-700飛機103架機上進行了測試試飛,公司提供的北斗RDSS短報文終端出色的完成了此次試飛任務,首次在國產商用飛機上實現利用北斗短報文功能的通信和監視,為北斗導航系統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合眾思壯(002383):合眾思壯始終專注于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衛星導航定位領域中,橫跨專業與民用兩大類市場的龍頭企業。公司從代理Gaimin產品起步,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
03
北斗芯片功能集成化成必然趨勢
據此前中國電子報報道,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葛晨表示,提升芯片集成度將是未來北斗芯片發展的重點技術攻關方向。
目前導航定位芯片較為成熟且性價比較好的工藝是40nm CMOS工藝,可以為導航定位芯片帶來低功耗、低成本、低風險等諸多優勢,未來將向更先進的工藝演進和升級。
SoC芯片在單一芯片上集成微處理器、模擬IP核、數字IP核和存儲器、外圍接口等,具備集成度高、功能強、功耗低、尺寸小等優點,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子/信息系統產品的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也是北斗芯片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此外,北斗三號工程的完成將促進物聯網的發展,而據華安證券研報指出: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需要更多SoC芯片與AI加速。SoC芯片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優勢,逐步進入智能物聯應用領域各細分市場,實現了多元化的產品應用,例如智能機器人、智能安防、汽車電子、掃地機器人、工業物聯網等。AI集成進SoC可以幫助主芯片大大提高計算效能,比如主流手機SoC都采用該方案。
未來隨著物聯網的應用場景豐富,SoC芯片有望得到進一步的運用。因此,國內SoC芯片核心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相關概念股
旋極信息:公司衛星導航芯片AGC 1443已量產,5G NB-IoT RF IP SoC芯片同樣已量產。
歐比特: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統集成供應商,是航空航天領域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及系統集成的骨干企業之一,商用衛星大數據領域的探索者。
北斗星通:旗下子公司和芯星通研發了中國首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頻多系統高性能SoC芯片和中國首顆28nm工藝、全球最小尺寸GNSS芯片。
瑞芯微:SoC芯片主要應用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產品獲得索尼、華為、OPPO等國內外品牌商的采用。
全志科技:目前主營業務為系統級超大規模數模混合SoC及智能電源管理芯片的研發與設計,主要產品為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和智能電源管理芯片,卡位AIoT入口端芯片。
晶晨股份:是業內領先的終端SoC芯片設計龍頭,主營多媒體智能終端SoC芯片。
納思達:是全球行業內領先的打印機加密SoC芯片設計和通用耗材行業龍頭企業。
國民技術:參股公司華夏芯依托現代工藝及計算架構的設計創新,為下游客戶量身定制SoC芯片。
東軟載波:提供集成了模擬前端(AFE)的SoC芯片產品。
華勝天成:外延并購國內物聯網SoC芯片龍頭泰凌微電子。
富瀚微:主要產品為安防視頻監控多媒體處理芯片(IPCSoC芯片)及數字接口模塊。
飛天誠信:子公司宏思電子在商用信息安全SoC芯片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領先優勢。
兆易創新:子公司上海思立微是國內市場領先的智能人機交互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以觸控芯片和指紋芯片等新一代智能移動終端傳感器SoC芯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