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C Insights》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自2010年來,美國企業仍主導半導體市場營收,比重為68%;中國企業于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營收比重成長率最高,來到了13%。
IC Insights近期發布了2019 年《The McClean Report》的3 月更新,提供了2019-2023 最新的半導體市場預測和前40 名IDM 大廠以及前50 名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的營收排名。
如下圖所示,在2018 年全球無晶圓廠中,美國企業仍主導半導體市場營收,比重為68%,僅低于2010 年一個百分點。
(圖一)
自2010年來,中國在整體IC市場現最為亮眼,占去年全球營收比重13%,而在2010年僅占5%。2018年前五名年成長率最高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有四名來自中國(總營收超過2億美元),分別是:比特大陸(BitMain),美商矽成(ISSI),全志科技(Allwinner)和海思(HiSilicon)。
不過其中光是海思(90% 以上的營收歸母公司華為)、中興通訊ZTE 和大唐電信Datang 就占了超過中國無晶圓半導體營收比重的一半。
其中2018年成長最顯著的是比特大陸(BitMain),達到了197%。這家公司在過去三年營收迅速成長,2016年為2.78億美元,2017年劇增為25億,估計2018年營收將有44億美元。
有趣的是,比特大陸并不算是半導體公司,比特大陸是加密貨幣比特幣的挖礦機芯片供應商,比特大陸主要營收主要是來自于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
(圖二)
總體來看,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營收在2018年增加了83億美元,較2017年成長8%。其中50強名單有16家公司整體成長大幅領先,總營收成長占了14%。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50強名單中,僅有Megachips這家日本公司在2018年的營收成長了19%,來到了7.6億美元。全球前50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中唯一一家韓國公司是Silicon Works,去年銷售額成長了17%,達到7.18億美元。
展望未來,IC Insights 預測多數大型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將繼續表現良好,并且繼續推動主要IC 代工廠出現大幅成長如,臺積電、環球鑄造(GlobalFoundries)、三星、聯華電子等。此外,隨著高設計成本和風險投資資金的增加,會有越來越少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成立,未來無晶圓廠半導體的上市總量將繼續增加,讓半導體產業成了一種頭重腳輕的趨勢。
環球晶董事長:中國發展半導體有兩大障礙
硅晶圓大廠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昨日指出,今年半導體景氣在前段時間需求熱絡下,進入存貨修正期,但市場存貨還在合理范圍,半導體業并沒有變得不健康。對于中國大陸大力發展半導體,她則說,目前臺廠不會受沖擊,但以后一定會,不過,半導體需要生態系支持、半導體晶圓與終端產品規格持續改變等,都是中國發展半導體的阻力。
展望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徐秀蘭指出,與2008 年金融海嘯相比,今年半導體景氣與當時的環境不同,當時市場存貨過多、需求冷卻很長一段時間,而現在則是在歷經需求熱絡、各國貿易角力等不確定性影響下,使市場轉趨保守,存貨進入修正,但目前市場存貨還在合理范圍,半導體產業并沒有變得不健康。
對于中國大陸擴大投資半導體,徐秀蘭認為,目前不會臺廠不會受到沖擊,但以后肯定會,至于是在多久以后,還很難界定。她認為,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的困難之處在于,第一,半導體業需要整個生態系的建立與支持,第二,半導體晶圓與終端產品的規格一直在變、難度越來愈高。
徐秀蘭指出,半導體業不是在比較誰資金多,而是與國際產業的連結、信任,及本身技術進步的速度。她也比喻,一旦踏上子彈列車,追兵一定會來,不能期待他立定不動,而是自己要跑得比別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