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因小米近6000萬回購,受這一舉措影響,今天小米大漲,開市后一度漲幅超過5%,在此前持續下跌過程中,盡管今天(1月18日)漲幅高達3.9%,市值為2549億港元,但相比之前高位,市值縮水超過3000億港元,跌幅高達54%。
因小米近6000萬回購,受這一舉措影響,今天小米大漲,開市后一度漲幅超過5%,在此前持續下跌過程中,盡管今天(1月18日)漲幅高達3.9%,市值為2549億港元,但相比之前高位,市值縮水超過3000億港元,跌幅高達54%,小米能否持續性回購,市場信心需要逐步修復。
企業進行回購能給市場信心,此前騰訊經歷長時間下跌,且面臨游戲監管等不利因素,但騰訊持續多日回購,到如今,騰訊市值重新在3萬億港元之上。可以說,騰訊回購穩定了部分投資者信心,結合其他因素,推動騰訊一波反彈行情,成為亞洲最大上市公司,騰訊市值3.2萬億港元,約4066億美元。
除了在資本市場回購,小米2019年啟動手機+AIoT戰略需要更加清晰向投資者闡述其商業模式。全球手機低迷,瑞信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產量預計將下滑19%。小米如何在“換機”用戶中獲得用戶青睞,對于手機支撐整個小米當前營收來說,手機銷量是穩定小米市值核心,目前小米針對市場推出多品牌,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紅米Redmi主打性價比,這將有利于提升產品銷量以及有利于拓展東南亞等市場。
此前蘋果因iPhone需求低迷,對為此下調2019財年Q1業績,由此前890億至930億美元下調至840億美元,受到這個消息影響,蘋果當天暴跌10%。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下滑是不爭得事實,紛紛在尋找手機以外的增長點。
蘋果自2014年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后,在全球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在于蘋果認證高等因素使得智能家居推進速度緩慢,但亞馬遜憑借Echo/Alexa模式,已經進入美國千萬家庭,至此蘋果在去年加入Thread Group標準開放組織,讓更多設備廠商加入HomeKit生態,基于該組織,其他設備廠商更容易加入HomeKit生態,以此推進蘋果智能家居進度,同時,也提升與亞馬遜競爭。
盡管華為智能手機在2018年出貨量突破2億大關,消費類業務在2018年比增長50%至500億美元,但在智能家居方向,2018年開足了馬力,尋找手機以外的市場增長點,推出獨立智能家居生態華智品牌,以連接為核心打造一個開放式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如今,華為HiLink智能生態產品覆蓋家庭照明、娛樂和安防等6大領域,目前平臺已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100多個品類、覆蓋500多款產品,實現了4億APP鏈接。同時面向生態伙伴智能家居建立方舟實驗室,并且和京東小京魚智能平臺打通,無論消費者購買哪一個平臺的產品都能彼此兼容,隨著這一生態規模日益壯大進入智能家居頭部玩家之列。
小米在多年前就在備戰智能家居,培育近百家生態鏈企業,生產覆蓋日常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種智能設備,在2019年,小米更是積極擁抱AIoT戰略,并在5年內拿出100億來支持AIoT發展。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細分領域之一,蘊含萬億潛在市場規模,但智能家居市場競爭門檻和技術壁壘不高。
小米智能硬件,其他廠商同樣也可以做,以智能音箱為例,國內BAT和華為等眾多頂級玩家加入,他們之間核心不是技術壁壘,而是價格補貼,以低價策略來帶動銷量。阿里旗下天貓精靈系列音箱是國內出貨量領先其他對手,其次是小米,但百度增長迅猛,201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711%,拿下了20%的國內智能音箱市場。
不過,小米在智能家居具有規模優勢,其IoT平臺連接了1.32臺智能設備,是國內具有規模優勢的智能家居平臺之一。另外,生態鏈經過多年培育,營收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由2015年50億元增長到2017年235億,兩年增長近5倍。而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收入為289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
小米生態鏈經有望撐起小米未來核心方向,不管從營收,還是生態連接規模,亦是語音助手激活設備數量,在國內智能家居市場贏家之一,如智能硬件優勢持續,按照現在增速,預計到2021年,小米IoT智能生活業務營收規模有望達千億。
作者系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2016年中金在線十大財經自媒體,網易2017和2018年度最佳簽約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基于對未來物聯網洞察和對趨勢判斷,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