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培霖1,葛昂1,2,趙晴1,2,左嬌1
?。?.華北計算機系統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83;2.中電六所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摘要:通過分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現狀,針對風險事件的特點進行了風險評估模式研究,提出針對重大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模式,保證了重大項目目標規劃的合理性和計劃的可行性,為合理選擇風險對策提供了直接依據,對于促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標準化、流程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滿足風險評估模式靈活、流程化、易部署的要求,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SI架構,有效實現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系統的分層式開發,提高了功能復用性及代碼可讀性,降低了系統冗余,使得系統性能提升。
關鍵詞:風險評估;評估模式;MVC模式;SSI架構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出了現實要求,而我國對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研究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因此,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12]工作,事先對重大項目的風險程度進行評估定級,對風險事件等級的合理劃分有著重大意義。本文結合風險評估原理及風險管理知識,對風險評估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靈活可行的評估模式,并實現了適用于此模式的風險評估系統。系統基于SSI三層架構,為多流程進行、多用戶參與等設計目標提供了切合的解決方案。系統使用自主版權的國產數據庫達夢(DM)及東方通中間件v5.0企業版TongWeb作為支撐環境,利用Java編碼完成各功能模塊,實現了基于MVC設計模式的評估系統。
1風險評估原理
風險是指特定的威脅利用資產的脆弱性,造成資產損失或破壞的潛在可能性。將威脅事件發生的概率(P)與資產價值造成的影響(I)二者綜合,構成了風險的表征[3 5],即:風險系數R=f(P,I)。
在分析風險系數時,要分析調查每項具體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評估風險對項目目標的潛在影響。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RA) 是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后(但還沒有結束),對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本文用風險系數R表示這一可能程度。
2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綜述
目前,我國一些項目單位在組織開展重大建設項目時過于重視經濟增長,而輕視人民群眾利益和環境生態承載能力,不利于可持續性發展。我國對重大項目風險評估的研究近幾年才逐漸開展起來,相關理論尚未發展成熟, 缺少健全的民主法制和完善的機制體制,沒有可借鑒及可用于指導實踐的理論體系,也尚未形成統一的風險評估標準,風險評估工作開展并不規范,各項目單位在評估項目風險時針對的對象和目標不同,導致評估結果缺乏科學性、準確性和客觀性,難以指導風險管理工作。
2.1評估主體的局限性
因各項目單位擔負信息的能力有限,難以對重大事項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分析。認識風險不僅是主觀觀察,更需要對綜合信息的分析研判。公眾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流程不明確,利益相關者參與度不高,評估過程難以真正吸納和體現民意,都會影響風險評估的質量和效果。
2.2評估內容的局限性
缺少科學的、權威的行政和評估程序,評估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難以保證,運用合法性評估來確保評價相關單位按照合理流程、合法程序進行評估。相關部門要避免行為缺少透明性、程序性和實質性的不公平等。
由此可見,評估和解決風險評估的信息化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建立社會穩定評估體系可以進一步完善各項目單位的管理體制,進行系統的調查,科學全面地預測、分析和評估,以有效規避、控制可能產生的社會穩定風險,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引起的不良影響。因此,進行社會穩定安全風險評估系統的設計研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模式研究
風險因素的風險估計是對每個主要風險因素的風險程度進行分析、預測和估計,對引發風險的直接和間接原因進行深入剖析,估計可能引發風險的事件,分析其引發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估計概率,分析影響程度,進而計算風險程度。風險評估的模式框圖如圖1所示。
3.1社會穩定風險因素確定
通過確定評估主體,從項目本身因素及外界因素出發,參考已有研究及相關政策規定,從初步識別的各類風險因素中篩選、歸納出主要風險因素,一般項目風險類型包含工程風險因素和項目互視性風險因素[6],如表1所示。
3.2風險影響程度估計
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不同的指標進行概率分析時采用專家打分法,設置以下量化依據:
(1)采用行業中已有的量化標準;
(2)結合實際情況設置量化標準: 如工程資金到位率=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期到位資金/同期重大工程項目所需資金×100%,衡量資金的籌集和落實情況;
(3)參考類似項目:對一些已實施或完工、完成運營的項目,可參考其各項指標進行確定;
(4)其他情況:對一些沒有行業參考依據、難以確定的風險指標,主要依據行業專家具備的專業知識、經驗等確定。
風險影響程度量化為幾個等級:4高、3較高、2中、1較低、0低。
3.3風險因素概率分析
本文根據歷史事件經驗及項目系統內部因素收集分析,采用了專家座談法、案例參照法、頭腦風暴法等研究方法確定風險的發生概率。
?。?)4高:風險發生概率極高,通常情況下會發生
(2)3較高:風險發生概率高,大部分情況下會發生
?。?)2中:風險發生概率較高,某些情況下會發生
(4)1較低:發生概率低,少許情況才會發生
(5)0低:此風險發生概率極低,一般不可能發生
3.4風險等級確定
主要風險因素及其風險程度如表2所示,并根據風險計算公式計算出風險程度R=PI,如圖2所示。其中,深色對應高風險、灰色對應中風險、白色對應低風險。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等級分為三級:
?。?)高風險:大部分群眾對項目有意見、反應特別強烈,可能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中風險:部分群眾對項目有意見、反應強烈,可能引發矛盾沖突。
(3)低風險:多數群眾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對項目有意見,通過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3.5風險評估流程
根據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分析其風險評估程序可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進行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編制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
?。?)確定評估主體,制定評估工作方案。
?。?)收集和審閱相關資料。
?。?)開展調查核實,充分聽取意見。
(5)認真分析預測,全面評估論證。
(6)組織專家咨詢評審,確定風險等級。
?。?)編制評估報告。
4風險評估系統設計及實現
4.1系統實現
通過MyEclipse軟件實現系統開發,基于MVC模式的SSI架構[7 8],利用Java編程實現各種實體類以及各種模塊的詳細功能。SSI開源框架中,Struts分離顯示邏輯和業務層;Spring通過容器事務的管理[9],提供了一個輕量級的容器事務處理;iBatis方便地實現Java對象和數據庫的映射[10]。由于業務流程較多,使用SSI開源框架很好地實現了多流程參與,使各流程無縫對接,提高功能復用性及代碼可讀性,降低了系統冗余。從圖3可以看出各組件之間的調用關系。
系統實現了各社會管理部門自上而下的網絡貫通與業務應用,以及跨部門、跨地域的信息綜合處理、共享以及社會管理信息的綜合利用。系統角色定義了相關的使用者,分為5個層級,分別是:決策層、領導層、管理層、督導層、執行層,體現了社會管理部門之間信息資源共享制度,有利于層級化管理。
4.2功能模型
根據以上架構模型及評估程序分析,基于SSI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系統主要分為6大功能模塊,如圖4所示。
評估體系管理主要對評估事項進行分類維護;根據重大事項的復雜程度提供兩種評估模型,即簡單評估流程及復雜評估流程;根據不同項目進行評估標準制定及維護;提供對各類風險的應對策略展示及處理意見。簡單評估模型流程包括:項目立項、評估報告、評估審核、評估公示等信息。復雜評估模型流程包括:項目立項、制定評估標準、專家打分、評估報告、評估審核、評估公示。
評估項目管理對項目信息進行數據采集,在此基礎上顯示流程化管理及風險評估分析的所處狀態。
評估過程管理包括評估管理、打分管理和審批管理。評估標準發布后,被指定的評估人要對此次評估進行打分,專家打分顯示評估標準的細則,通過打分確定風險因素的概率及影響程度,最終通過計算得到風險評估程度,對應到相應的風險等級,對評估結果和說明下發到評估發起人及參與評分的專家。評估人針對評估結果編制評估報告并將結果予以公示。
風險源管理主要管理與項目相關的各類風險源,構成風險源歷史資料庫,為風險識別提供歷史依據。
資源庫管理對項目的評估結果進行備份,并管理評估過程有關的專家信息,包括專家信任度等。
統計分析包括危險源信息、項目信息統計,方便進行統一管理。
系統提供了基于歷史數據的預測模型支持,構建對重大事項歷史數據的綜合分析,包括3個部分:數據采集平臺,進行信息數據采集及管理;服務接口層用于數據庫的構建及使用;應用服務平臺是風險評估模式的體現,提供評估體系管理及打分流程等功能,并為決策提供支持。
5結論
本文綜合分析了風險評估理論基礎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局限性現狀,基于風險知識體系提出了適用于重大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模式,將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可控性貫穿整個評估過程,對社會風險整體水平進行有效預測和評估管理,實現了基于SSI的風險評估系統。該系統體現了開放、兼容、流程化及易于再部署等方面的優勢,對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等各項指標進行風險評估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該模型在某省級項目中得到了應用,為各級領導決策和基層業務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應用效果顯著。在今后工作中,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大量數據中, 以期獲得更好的數據支持,為重大項目的風險評估提供更準確的決策服務, 同時也將不斷拓展基礎數據,提供更完備的風險源及評估標準。
參考文獻
?。?] 楊雄, 劉程. 加強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刻不容緩[J]. 探索與爭鳴, 2010(10):32-36.
[2] 童星. 公共政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J]. 學習與實踐, 2010(9):114-119.
?。?] 裴爾明, 劉寶旭. 一種有效的風險評估模型、算法及流程[J]. 計算機工程, 2006, 32(23):15-17.
[4] 李政儀, 孫志強. 一種以人為中心的風險評估算法[J].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 2010, 29(1):58-62.
?。?] 戴樹和. 風險分析技術(一)——風險分析的原理和方法[J]. 壓力容器, 2002, 19(2):1-9.
?。?] 李美華, 付宏. 軟件項目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J]. 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5, 23(6):696-701.
?。?] 張宇,王映輝,張翔南. 基于Spring的MVC框架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2010,36(4):59-64.
[8] 陸榮幸, 郁洲, 阮永良,等. J2EE平臺上MVC設計模式的研究與實現[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3, 20(3):144-146.
?。?] 周嵐. 基于Spring框架的IOC模式的設計和實現[J]. 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21(1):49-53.
?。?0] 田珂, 謝世波, 方馬. J2EE數據持久層的解決方案[J]. 計算機工程, 2003, 29(2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