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眾多消費者手腕上除了手表和飾品外,又多了一智能手環,小巧的體型可以實現例如計步、睡眠時間、心率,以及來電短信提醒等功能,深受許多用戶的青睞。
然而,Jawbone在今年年中宣布全面停產Up系列手環產品。日前,微軟也從官方商城下架了智能手環Band系列的所有產品。
互聯網評論人士趙宏民對筆者表示,“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如果想持續吸引用戶,需要具有多樣化的功能,價格并不是唯一,而是要以高質量和高水平的體驗來滿足用戶需求”。
微軟官方商城下架Band系列手環產品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高,以智能手環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類產品也正在風靡,在IDC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中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增長依然迅猛,出貨量為954萬臺,環比增長13.3%,同比增長81.4%,其中以手環、兒童手表、智能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92.1%。
從IDC發布的數據來看,以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然而,日前,微軟從官方商城下架了智能手環Band系列的所有產品,除此之外還在其開發者網站上下架了其Band軟件開發工具包。
對于下架Band系列手環產品一事,微軟方面發言人對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售罄當前的Microsoft Band 2 庫存,今年并無計劃推出該設備。”
在今年年中,作為全球首家推出智能手環產品的Jawbone,宣布全面停產Up系列手環產品。
一位接近Jawbone公司的匿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低價產品的競爭,Jawbone始終堅守不打價格戰,不妥協品質,這一點還是很值得國內廠商學習的,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在品牌看來,這就是它們發展的節奏,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并不適應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特別是在性價比這個角度上,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國際定位的中高端品牌,它們其實是輸在了本地化營銷這個層面上。
消費者對智能手環類產品需求不同
對智能手環類產品,消費者的認知卻并不相同,王先生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道,“曾經使用過這類產品,覺得并沒有太大的用途。除了可以監測每天行走的步數和睡眠時間之外,并沒有太多的功能,雖然能夠起到監測的作用,但是也沒有辦法督促自己多運動,所以用過一段時間之后也就閑置了”。
而對于運動發燒友章先生來說,運動手環是一款非常實用的產品,他表示,自己經常跑步和踢球,可通過運動手環看自己運動量和效果,而且現在一些社交APP上每天行走步數可以和好友對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一直在使用這類產品。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作為比較早接觸所謂‘可穿戴設備’這一概念的圈內人,Jawbone的UP手環可以說是我的啟蒙產品,2011年最早的UP手環自己就海淘過美版;在2012年底2013年初,還給很多朋友推薦了UP24那一代的產品。Jawbone的智能手環功能專一,設計考究,隨著國內健康手環細分領域的爆發式增長,在價格和功能上,Jawbone不再具有明顯優勢,就慢慢的被邊緣化了。”。
對于經銷商而言,豐富的智能手環產品對于市場的帶動也是必然的,深圳市老黃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嘉林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智能穿戴市場在2013年-2015年,產品品質和服務參差不齊,盡管市場非常火熱,但是一些低質產品也傷害了不少消費者,很多消費者對智能穿戴產品非常失望。盡管今年很多智能穿戴公司都在艱難地前行,但是這不影響那些優秀的公司,消費者并不拒絕真正優秀的品牌和產品。
功能單一廠商比較難生存
田嘉林認為,“智能手環現在已經過了萬馬奔騰的浮躁期,從過去上千個品牌的市場規模到現在不到100個品牌,市場經過一輪一輪的洗禮后,知名度高、產品品質好、用戶體驗和服務做的比較優秀的品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但是從目前的用戶數量和行業規模來看,智能手環市場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的智能手環有以下幾種:價格適中、手環的防水性能好、可以佩戴著游泳的手環,待機時間久、使用時間長達1周以上的手環,擁有來電提醒、信息提醒、睡眠監測、心率、血壓、情緒、疲勞度等各項健康監測的手環。
對于手環產品,趙宏民則有著不同的見解,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能手環需要長時間佩戴在用戶手腕,但是功能卻比較單一,這個會給用戶雞肋般的體驗落差,并且作為用戶量最大的智能硬件——智能手機,也有智能手環的部分功能,足以滿足了部分用戶進一步的需求,所以單一的手環廠商,比較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