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城市公交站牌上,你可以看到每輛公交據公交站的距離以及所需時間。
上述場景是物聯網的一個應用。互聯網經過了人與物(人與信息,如搜索引擎)、人與人(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之后,從技術積累到用戶需求,都在呼喚物與物之間連接的產生,這是物聯網發展的大背景。
網絡承載著各種信息數據,而光電介質轉換芯片是搭建網絡物理部分的一個重要器件,擔負著光電轉換的核心功能,起著在整個光纖網絡數據傳輸環節中將電信號轉化為光信號、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功能,是數據傳輸的關鍵環節。
“光的傳輸損耗低、距離遠,優勢比電明顯很多。”上海博為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博為”)總經理劉家涿向記者透露,博為正在研發“三合一”芯片,即在同時具備傳輸、放大功能的“二合一”芯片產品基礎上增加數據管理功能。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二合一芯片僅博為獨有,同類產品廈門優訊之類的都是單芯片。去年博為銷售的“二合一”芯片數量為43.93萬片,主要銷往包括武漢原創、深圳飛火等光收發模塊制造廠商。
光收發芯片是光纖寬帶網物理層的重要芯片,關系到光信號的傳輸質量。因此光網絡設備、光收發模塊都對這些IC芯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比如信號的靈敏度、功耗的要求。
博為在技術方面領先同行的背后,離不開863上海光電子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支持。
十多年前,中國光電子領域泰斗級人物易河清在得到科技部863計劃聯合辦公室特批后,帶著863計劃的研究開發項目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團隊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了863上海光電子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該中心成立以來,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傳輸網路系統及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級研究開發課題(其中3項863課題),從光通信的理論研究、關鍵技術入手,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相應的突破性創新成果,已授權發明專利七項,其中三項美國發明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七項。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博為的注冊資本是911萬元,出資方除了楊曉華等多位自然人股東外,還包括上海張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張江創投”)。
十年的研發,從無盈利,資金始終是個大問題。張江創投為博為進行了三輪注資,2009年,一家增資機構突然退出,為了解決博為注資難題,張江創投多方籌資,補上增資缺口。
劉家涿表示,博為計劃將于今年下半年實現市場化盈利。
上海張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戴燕玲告訴記者:“我們所投資的小企業,技術都是一流的,但是單靠他們自己,有可能10年都不會盈利。這就需要創投機構不斷地增資,不斷地幫其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一種精神,是無法做到的。”
創投機構對于資金的需求是強烈的。日前,張江創投與招商銀行上海分行達成綜合授信協議,具體為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參與張江創投設立的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為其提供資金募集、賬戶托管,協助投后管理;擇機參與張江創投所投資的各類初創期企業。
劉家涿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合作契機,拓寬產業上下游,將博為的芯片應用在包括電信通信、智能安防監控、智能家電等智慧城市領域。
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確立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突出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全產業鏈布局;在設計業方面,重點聚焦移動智能和網絡通信核心技術和產品;加緊部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用關鍵芯片和軟件。
在“中國 2025 制造”、“互聯網+”等戰略的帶動,以及外資企業加大在華投資影響,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統計數據,2015 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609.8 億元,同比增長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