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消息,ADI以每股46美元現金加上0.2321:1比例的換股買下了凌力爾特(Linear),整個收購價為148億美元。這是過去兩年來半導體產業收購大潮中第4起百億美元級的收購案。
源自恐慌?
分析兩家財報可以看出,ADI和Linear兩家的財務狀況都非常良好,毛利率都超過60%,屬于上市公司中非常賺錢的公司,甚至可以說是異常優秀。尤其是Linear更是榮膺過全球利潤率最高公司的殊榮。
兩家合并原因很明顯并不是因為其中某一家發展狀況不佳而“求包養”,這次并購其實是2015年開始興起的半導體并購大潮的延續。
在此之前的2015年,恩智浦以110.8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飛思卡爾;Avago以370億美元收購博通;英特爾以167億美元現金收購Altera公司。這三起百億美元收購案基本上都發生在主要從事邏輯器件的公司。在模擬領域,則是英飛凌30億美元收購IR,在規模上要遠遠小于本次并購。
為什么要并購?為什么是現在?
前面已經分析,兩家都是“不差錢”。那么他們并購的原因無外乎是為了“未來”,還有“恐懼”。
對,就是“恐懼”。
恐懼來源于未知,在2015年并購大潮涌動的時候,整個半導體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前20強消失了不少,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競爭烈度自然也隨之升級。單純依靠自我發展,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市場變化。
面對這種情況,ADI和Linear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
其實早在去年就傳出過ADI要進行并購的傳言,那時候它可能在私下已經對一些公司發出邀約,但是都沒有成為現實。今年,他終于找到了“夢中情人”Linear。收購完成后,兩家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接近300億美元,ADI也將成為僅次于德州儀器,全球第二大模擬IC廠商,年營業額接近50億美元。
ADI將變得更加強壯,更能夠抵御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
中國模擬公司出頭更難
ADI和Linear的合并,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中國市場自然也在其中。
在邏輯器件領域,中國大陸已經有了有展訊和銳迪科合并成的展銳,僅次于高通和聯發科,是世界第三大基帶芯片供應商。也有著隸屬于華為的海思半導體這個明日之星。而在模擬器件領域,很遺憾,我們并沒有一家能夠在國際上排名進入前列的領軍企業。
原因何在?
無他,模擬器件追趕更難。
和邏輯器件不同,模擬器件更需要材料、經驗、工藝的積累,很多技術并不是花錢就能夠買到的。而邏輯器件,可以通過購買IP,利用先進的設計工具拉近和世界先進公司的差距。
模擬器件研發則沒有捷徑可走,制作模擬器件更像是一門“手藝”,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是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
ADI在模數轉換方面獨樹一幟,Linear在高端電源IC領域則是獨占鰲頭,兩者互補性非常強,可以預見又一個模擬巨頭即將崛起。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模擬器件公司前面出現了一座新的“大山”。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眼花繚亂的并購不僅僅讓企業面對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產業鏈末段的媒體,都需要面對客戶數量急劇減少的囧狀。這樣的變革影響了產業鏈上的所有人。未來半導體產業將走向何處,撲朔迷離。
最后,有趣的是,作為模擬行業老大TI的反應。他是穩坐釣魚臺,還是通過并購強大自己,拉大和ADI的差距,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