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昊,賈晉峰,邱小平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市區(qū)供電分公司,重慶 400015)
摘 要: 本應用研究結合電力營銷和檢修過程中實際問題,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論述了基于μCOS-II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配變監(jiān)控終端的設計和實現方法。能夠很好的兼容電力數據采集、多種通信協議需求,同時預留接口和存儲空間進行后續(xù)智能數據處理和預警實現,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μCOS-II;RS-485;負控規(guī)約;數據采集
0 引言
隨著“五大”體系建設改革的實施,供電服務和配電兩大專業(yè)分屬于客戶服務部門和檢修部門,在管理上是分開的,由于責任和工作目標的不同,在工作中需要互相協同與配合。
營銷與配電之間的業(yè)務銜接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配電信息的傳遞問題。另一個是臺區(qū)考核表的安裝及故障處理問題。配電專業(yè)常常會根據線路經濟運行和臺區(qū)負荷合理分配的需要,對配電線路以及低壓臺區(qū)所帶負荷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些信息只有在營銷系統(tǒng)中及時變更,才能保證線損統(tǒng)計與分析工作的正常進行,也才能保障臺區(qū)承包績效考核工作的有效開展。
本文基于μCOS-II操作系統(tǒng)研究一種適應于營配協同技術的新型智能化配變終端,在營銷的終端設備上,通過加裝或者新裝這一新的配變終端裝置,就可以達到將配變的數據同時采集到配網系統(tǒng)當中,以較低成本的方式實現營配協同的目標,從技術手段上促進“大營銷”和“大檢修”之間的協同工作,從而為 “五大”體系建設的協調運作提供有力保障。
1 硬件部分
產品硬件基于ARM嵌入式系統(tǒng),整體分為系統(tǒng)、接口兩個方面。系統(tǒng)作為核心模塊設計具有通用性,保證后續(xù)功能改進和產品升級過程中在通信方式、協議擴展和模塊添加上的便捷。同時通過接口實現了該項目所需的特定功能,通過對接口進行升級實現硬件的升級調整。
1.1 系統(tǒng)結構
系統(tǒng)部分主要包括CPU、存儲器、RTC、復位和外圍電路,下面主要對CPU和存儲系統(tǒng)進行簡單介紹。
(1)CPU
產品所采用的CPU基于ARM7 32位內核,具有開發(fā)總線結構,同時可以與8位、16位、32位存儲器進行接口連接。三級流水線路可以有效提高指令吞吐量,提高系統(tǒng)的執(zhí)行效率。該CPU同時集成通用輸入/輸出、定時器、數模轉換、UART、SPI等外設。
電力配變終端通常采用RS-485進行電表數據抄讀,GPRS模塊進行網絡數據傳輸,同時還可能存在載波通信、未來可能用到的微功率無線通信、230M專網通信等方式,該CPU的UART異步收發(fā)傳輸器,將資料由串行通信與并行通信間作傳輸轉換,以實現多種通信方式的數據傳輸需求,具體本文中,將詳細介紹其RS-458通信方式,以及GPRS通信模式。
(2)存儲系統(tǒng)
產品終端存儲包括外擴RAM、外擴NOR Flash程序存儲器、外擴NAND Flash 數據存儲器。由于芯片內部存儲的容量有限,同時使用內部存儲時,需要考慮軟件移植等問題,所以本系統(tǒng)采用外擴256 KB SRAM 芯片作為程序運行空間,同時使用32 MB NAND Flash 數據存儲器進行采集數據存儲。
1.2 接口部分
設備接口考慮實際需求包括RS-485通信接口、GPRS通信接口、狀態(tài)監(jiān)測接口以及預留其他可擴展通信及傳感器接口。
零延時RS-485接口電路如圖1所示。
接收端RO的值隨發(fā)送端數據變化,當發(fā)送端為O時,DE/RE=1,發(fā)送O電平,接收信息為O。
當發(fā)送端為1時,接收端在電阻作用下,輸出值為1.
將1 kHz的方波用于接口電路測試,TTL方波輸入接口為TXo端口。未接入端電阻時,數據延時較大,為30~40μs,同時也有較大的電壓誤差。當電阻接入120Ω時,延時減小10倍左右,效果明顯。
2 軟件設計
2.1 μCOS-II在CPU上的移植
在同一個終端上,既要滿足營銷的數據采集需求,又要滿足配網的數據需求,以及多樣化的通信方式。這樣,需要在一個終端上實現如645、101、104、GPRS等多種通信協議。需要引入操作系統(tǒng)來進行多任務并行軟件設計。
μCOS-II是一種優(yōu)先級的搶占式多任務調度系統(tǒng),最多可以進行64個任務的管理,并可以進行郵箱、信息、內存等全實時功能管理。進行μCOS-II的移植就是針對該CPU進行處理器、編譯環(huán)境的移植,使其可以在該系統(tǒng)上進行執(zhí)行。同時對μCOS-II進行代碼裁剪,使其占用空間盡量小又滿足產品所需要的功能。
移植框架圖如圖2所示。
類似于其它的操作系統(tǒng),μCOS-II系統(tǒng)也是由應用和驅動兩個部分構成。系統(tǒng)層將內核和硬件驅動全部封裝為API接口,應用層通過接口調用直接進行任務操作。同時從圖中可以看出,框架將中斷任務單獨抽離出來,底層封裝于FIQ和相關API中,與μCOS-II獨立。
2.2 應用結構
基于μCOS-II操作系統(tǒng)進行應用設計時,需要結合實際任務需求和使用環(huán)境條件進行相對獨立的,同時匹配變量、信號、消息機制等的應用設計。
3 通信軟件
串口通信軟件結構如圖3所示。
3.1 通信底層API
從框架移植的角度來說,對UART的控制只要使用底層硬件API來進行實現,FIQ底層與之進行配合,開發(fā)者無需關注硬件結構,只需要進行API接口調用,即可實現。
3.2 多功能電表通信
電力系統(tǒng)的數據采集通過在多功能電表中的規(guī)約設計實現,通常使用的是645規(guī)約。一般實現方式為終端向系統(tǒng)發(fā)出數據采集請求,電能表進行相應,發(fā)送數據,這種方式稱為問答式通信。當數據響應后,對數據進行解析,然后放入數據緩沖區(qū),等待后續(xù)讀取和其他操作。
在抄表過程中,通常會遇到抄表速度緩慢、總線信號衰減、抄表誤差等問題。針對速度緩慢,可以設計組數據進行數據讀抄,提高一次數據傳輸量。在總線衰減問題上面,設置合理的網絡數據參數,優(yōu)化抄表時間間隔,保證信號衰減不對下次抄表形成干擾。數據準確性通過進行校驗來規(guī)避,645規(guī)約采用的是累加和校驗。
3.3 負控規(guī)約解析
負控規(guī)約解析封裝在μCOS-II任務中,是該配變終端產品模塊中最復雜的一個部分,重點需要理解的是其解析接口和執(zhí)行方式。
3.3.1 接口
接口模塊中,解析任務通過與全局數據進行接口聯系,得到構建規(guī)約幀所需的數據。
規(guī)約中的歷史數據需要與Flash系統(tǒng)接口,查詢實時數據時,要求任務與數據暫存接口相聯系,對于同步問題的考慮中,我們規(guī)定數據采集任務只有一個接口可進行臨時數據訪問。對于心跳包的處理,我們設計不進行直接發(fā)送,而是作為緩沖數據傳輸給通信調度器進行處理。
3.3.2 執(zhí)行方式
執(zhí)行規(guī)約解析任務時,通常設計兩組輸入/輸出,通信調度信息需要作為控制信息進行輸入/輸出,同時數據訪問信息作為另一組進行輸入/輸出。
任務中的I/O操作都采用緩沖區(qū)方式,通過查詢進行操作觸發(fā),用任務操作來輪詢接口,接收到需要處理的數據,則馬上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操作,處理完之后繼續(xù)進行輪詢。任務不斷的將其發(fā)現構造的規(guī)約幀進行保存和上報。
4 結語
本應用研究結合電力營銷和檢修過程中實際問題,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論述了基于μCOS-II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配變監(jiān)控終端的設計和實現方法。能夠很好的兼容電力數據采集、多種通信協議需求,同時預留接口和存儲空間進行后續(xù)智能數據處理和預警實現,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鄧健. 智能配變監(jiān)控終端的設計[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09.
[2]呂鵬,王俊仁,許昆等.IEC104規(guī)約與DL/T 645規(guī)約轉換的設計與實現[J].微型機與應用,2014,(18):4-6,10.
[3]趙會英.配網自動化與配變終端裝置設計[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4.
[4]李玉凌,徐斌,孫軍平等.基于雙核嵌入式微處理器的智能配變終端研制[J].電力建設,2011,32(12):9-12.
[5]易宇航,龍建坡,崔文超等.基于ARM的多串口擴展及高速485通信設計[J].中國儀器儀表,2013,(5):63-66.
[6]黃濤,徐宏喆,陳寧等.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移植技術的分析與應用[J].計算機應用,2003,23(9):88-89,98.
[7]周國平,富會春.基于ARM與μCOS-II的試驗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J].工程與試驗,2014,(1):66-69.
[8]Zhenghua Xin,Yongliang Guo,Liangyi Hu等.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rting uCOS-II on the STM32F103 chip[J].TELKOMNIKA : Indones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