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全新旗艦手機Galaxy S7/S7 edge已經在MWC2016開幕的前一天發布,S7/S7 edge身上有許多亮點,例如雙曲面Super AMOLED屏幕,IP68級別的三防功能,佳能全像素雙核傳感器技術等等,這確實能給用戶不少全新的體驗。而硬件配置作為良好體驗的基礎,旗艦的 Galaxy S7/S7 edge又怎能落后呢?關于三星自主設計/制造的處理器,你又知多少呢?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聊聊三星處理器的發展歷程,以及Galaxy S7/S7 edge的“大腦”:Exynos 8890與驍龍820。
三星制造處理器已經15個年頭
三星作為半導體領域的IDM廠商,其自身具備IC的設計能力以及生產能力。三星移動處理器(以下簡稱為Soc)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15個年頭,其中不少 經典的移動產品像iPhone 1代、iPod nano 2都搭載有三星的Soc。除了Soc之外,三星的產業(移動設備內)還涉及到多方面的設計制造,例如手機上的LPDDR3/4 RAM、eMMC/UFS標準的ROM芯片、OLED屏幕、攝像頭模塊等等,是全球僅有的一家核心部件自給自足的手機廠商。當然,以上提及到的產品都可以 出售,三星也有自己的晶圓生產基地,用于自家芯片的生產以及別家Fabless廠商的芯片代工,例如蘋果A9處理器,高通驍龍820處理器等等。
Exynos 4210/4212:三星首款雙核處理器
Exynos 4210/4212有一個為人熟悉的名字:獵戶座,其首次搭載在三星首款雙核手機:Galaxy S2(I9100)上,雖然這款神機年事已高,但CM團隊甚至為其推出了Android 6.0的Nightlies版本。Exynos 4210采用45nm制程節點制造,內置兩顆1.2GHz的arm Cortex-A9核心,集成Mali T400 GPU,支持LPDDR2/3內存,支持30fps/1080p的高清拍攝回放,性能不弱于同期的高通MSM8260以及Nvidia的Tegra 2。
Galaxy S2
除了Galaxy S2,這款處理器也搭載在Galaxy Note以及魅族MX上面。而之后的Exynos 4212更是升級到32nm HKMG制程工藝,主頻提高到1.5GHz。
Exynos 4412:四核心Cortex-A9架構
雖然Exynos 4412同樣采用4210/4212上的Cortex-A9核心,但32nm HKMG的制程工藝卻讓Cortex-A9發揮得更完美,以至于Exynos 4412內置4核A9在性能以及功耗上都取得了更好的平衡,GPU方面Exynos 4412依然集成Mali T400,同樣支持當時最高規格的LPDDR3,整體性能上和高通Snapdragon S4不相上下,但功耗控制卻比S4更優秀。
Galaxy S3
Exynos 4412搭載在Galaxy S3上面,而Galaxy Note2、魅族MX2同樣采用這款處理器。
Exynos 7420:更爭氣的A57+A53架構
Exynos 7420搭載在Galaxy S6系列機型上,是三星首款14nm FinFET LPE工藝的處理器產品,其內置4*A57+4*A53核心,A57主頻高達2.1GHz,集成Mali T760 GPU,也是三星首款支持LPDDR4內存的Soc,因為基于14nm LPE工藝,Exynos 7420性能強勁之余也非常火熱,但已經比隔壁家的要好。
Galaxy S6 edge+
當然,除了上述的3款處理器之外,三星還有相當多值得一提的經典處理器,例如業界首款采用Cortex-A15內核的雙核Exynos 5250/四核Exynos 5410,與驍龍810同為A57+A53核心的Exynos 5433。考慮到文章篇幅過長,筆者就不一一解析了。而Exynos 8890作為三星2016年旗艦Soc,它到底是怎樣的呢?莫慌,繼續往下看。
Galaxy S7處理器共有兩個版本
據悉,三星Galaxy S7擁有兩個處理器的版本,分別搭載了Exynos 8890以及高通820。而更有消息指國行S7采用的是高通驍龍820版本,而國際版采用的是Exynos 8890,這可能是因為1.國行有電信CDMA制式,而高通820內置的基帶以及捆綁的射頻芯片組支持全網通,三星也就免去了像Galaxy S6外掛高通基帶實現全網通的麻煩事,2.高通驍龍820采用三星14nm FinFET LPP制程工藝制造,換句話來說就是不熱了,三星也更愿意使用驍龍820。
Exynos 8890參數解析:自主架構更強大
三星旗艦Soc,Exynos 8890基于三星14nm FinFET LPP工藝(比蘋果A9的制程工藝更先進),在制程節點上與上代旗艦Exynos 7420相同,而工藝則從FinFET LPE升級到LPP,擁有更低的漏電率,核心頻率也能進一步拉高。而架構方面,8890內置4*Mongoose+4*A53核心(共8核心設計),前面4個自主研發的Mongoose內核主頻可達2.3GHz(超頻可達2.5GHz)用于提高性能,后面4個A53核心主頻為1.56GHz(超頻可達2.2GHz)用于兼顧功耗。而GPU(圖形處理器)方面則為Mali T880 12核心設計(據悉存在配備16核心的版本)。
Exynos 8890
而內存方面依舊為雙通道的LPDDR4,值得一提的是和Exynos 8890捆綁使用的最新Shannon基帶(拆解顯示為Shannon 935),下行支持Cat 12,理論速度達到600Mbps,而上行也支持到Cat 13,理論速度達到150Mbps。達到了高通X12 LTE基帶的性能。
Exynos 8890性能測試:比上代7420/驍龍810強得多
結果來自Geekbench數據庫與GFXbench(全為Offscreen)數據庫。
由于搭載Exynos 8890的機型還沒開賣,所以僅能通過理論跑分成績來說明其性能表現。單從數據上看來,Exynos 8890的單核性能已經比高通上代旗艦驍龍810以及三星上代旗艦Exynos 7420強不少,Exynos 8890的單核性能基本上是驍龍810、Exynos 7420的兩倍,而GPU方面,Exynos 8890同樣領先于另外兩者,無論CPU性能還是GPU性能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而隨著Exynos 8890的機型逐漸出貨,其驅動以及軟件/游戲的優化也會陸續跟上,相信具體性能會繼續往上攀升。
14nm LPP工藝的Exynos 8890發熱更少
可能很多朋友會對這款處理器產生疑問,這么強大的處理器,發熱怎么樣。鑒于筆者手上也沒有搭載這款處理器的相應機型,所以具體發熱狀況暫且不妄下定論。 但Exynos 8890采用14nm FinFET LPP工藝制造,相信發熱“理論”上會得到控制,究竟FinFET是什么?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筆者來簡單闡述一下。
FinFET顯微圖
其實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FinFET這個結構,FinFET主要重新設計了晶體管里面的S/D兩級以及最為關鍵的Gate結構(什么是S/D /Gate今天不說,不然文章起碼要多2000字),讓Gate對通/斷的控制力更強,也就是在更先進的制程節點上,減少S/D兩級之間的漏電流,而漏電 流會直接影響處理器的功耗。而驍龍810的20nm HKMG工藝,就是Gate控制力低下(對于20nm節點),導致漏電問題嚴重,所以發熱以及功耗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FinFET工藝示意圖
而臺積電/三星在16nm/14nm節點上都使用了FinFET技術,增強了Gate對S/D的控制力,減少漏電流。此外,隨著三星14nm FinFET LPE過渡到LPP工藝的成熟,良品率會逐漸上升,成本慢慢下降,也利于三星在晶圓的制造過程中使用更好的工藝去控制功耗。
Exynos 8890的發熱情況本站將會進行相應的測試。
總結:三星自主處理器的又一里程碑
搭載Exynos 8890的Galaxy S7已經發布。另外,在15年12月的驍龍820亞洲首秀上,高通表示已經有超過70款終端采用這顆處理器,相信到現在已經突破了這一數字。
Exynos 8890身上有著相當多創新之處,例如自主設計的Mongoose核心以及自主架構+arm 公版架構的雙簇式設計,能很好地兼顧高性能與低功耗。整體來說,Exynos 8890的性能表現在2016年奪下安卓手機平臺處理器性能寶座并不是問題。
然而,Exynos 8890多核性能秒蘋果A9不是問題,而工藝上面也采用比A9 LPE更強的L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