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年一度的消費級電子產品盛宴,CES除了常見的手機、電腦、相機、家電外,還有非常多新奇好玩的電子產品,或許這表面看來只是一些沒什么用,甚至不切實際的東西,但仔細看來這正預示著接下來一年甚至幾年內的科技發展趨勢。
CES在北京時間2016年1月5號凌晨2點于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我們先帶大家看看往年科技大佬們那些“不務正業”的跨界產品吧!
機械蜘蛛
說起英特爾,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電腦上的酷睿、奔騰處理器,或者是手機里面的Atom處理器等等,但在去年的CES上,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為了配合智能手環演示,特地研發了一款機械蜘蛛,通過扭動手腕就可以控制蜘蛛的動作,甚至是變形。
Intel機械蜘蛛
Intel機械蜘蛛
時隔不久,在8月的IDF(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Intel CEO主題演講時的最后時刻,再次請出了這堆機械蜘蛛,此時的它們除了能完成敬禮之類的簡單動作外,還為與會者表演起了群魔亂舞,十分魔性。而這一切,僅僅是通過一款小小的Curie芯片實現的。
早在2014年,英特爾就推出了為智能硬件而生的雙核Edison(愛迪生)芯片,而用在機械蜘蛛上的是CES2015發布的新平臺 “Curie”(居里),它基于英特爾為可穿戴設備推出的夸克SE處理器,是一款高度集成的硬件芯片,集成了處理器、閃存、SRAM、電源管理、低功耗藍 牙和運動傳感器,比Edison更小,只相當于一顆紐扣。只要通過開放的各種接口,廠商就可以深度定制這些機械蜘蛛,可以說是陸地上的無人機。
而在本屆CES2016上,筆者相信Intel也會為我們帶來這只機械蜘蛛的改良版,然我們拭目而待吧。
Compute Stick
同樣是在去年的CES展會,英特爾還推出了超級迷你電腦Compute Stick,它比U盤略大的機身里卻藏著平板電腦級別的性能,通過HDMI接口輸出到顯示器。
Compute Stick分為Windows版本和Linux版本。Windows 8.1版本采用基于Bay Trail平臺的Atom Z3735F四核處理器、2GB內存、32GB存儲,內置藍牙4.0和802.11n WiFi,支持最大128GB的MicroSD擴展,帶有USB接口、Micro-USB接口,Micro-USB接口用于連接到電源上對其供電。
去年9月,英特爾推出了第二代的Computer Stick,最大改變是采用了第六代的Core M處理器和Windows 10系統,能夠支持H.265解碼和播放4K視頻,低畫質玩玩英雄聯盟之類的網游也可以,Windows版本預計售價150美元(折合人民幣970元)。
由于機身非常小巧,Compute Stick既能有方便的攜帶性,還能一定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安全。雖然目前Compute Stick使用起來有局限性、性能也不強,但它或許表明,未來取代臺式機或筆記本成為生產力工具的,不一定是蘋果眼中的平板電腦,而是這種方便的微型電腦 平臺。
Cargo無人機
說完英特爾,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手機處理器科技巨頭高通。我們認識高通大多因為手機上的驍龍處理器,擁有如此強大性能的處理器,高通自然不會只做做手機而看著英特爾獨占風頭,于是同樣在去年CES上,高通給我們展示了強大的無人機Cargo。
Cargo的飛行控制器正是高通的驍龍處理器,它擁有無線通信、傳感和空間定位等功能,可實現飛行和旋轉。而且由于驍龍在性能、視覺、無線方面 的優勢,對于提高無人機的駕駛性能和開發先進應用幫助良多。高通計劃未來將處理器、攝像頭、動作控制器、視頻編碼器、WiFi、GPS等部件整合在一塊搭 配驍龍芯片的電路板上,從而大幅降低無人機制造的難度和成本。
據悉,即將到來的CES2016上,高通將公布無人機參考設計平臺“Snapdragon Flight”,從已經發布的視頻中看到,基于Snapdragon Flight的無人機支持4K錄像、自動導航、通訊功能,還會識別躲避障礙物,功能十分強大。而據悉我國的大疆也會在本屆CES上展示最新的無人機。
智能汽車
高通去年在CES上除了Cargo無人機外,還展示了兩款整合驍龍處理器和LTE-Advanced技術的概念車,整套方案由驍龍602A芯片 、Gobi 3G/4G LTE無線調制解調器、VIVE QCA6574 WiFi和藍牙模塊、IZat RGR7640 定位模塊組成,支持QNX及Android系統。
功能方面,它能利用車身周圍的攝像頭實現街景導航,播放音樂電影、節目直播之類的娛樂功能,還能通過高通的WiPower標準為汽車無線充電。同時,還可以用賬號登陸進汽車,根據用戶的預設偏好調整車座和方向盤,這對租車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
如果你以為高通的這套東西只是玩具那就錯了,該平臺還擁有車速建議、碰撞警告、智能停車助手等功能,讓駕駛變得更省心、更安全。
無人駕駛
除了高通,英偉達對于汽車領域也有絕活要秀,在去年CES推出了名為Drive PX的無人駕駛汽車平臺,該平臺由兩顆Tegra X1芯片構成,可以同時處理12個攝像頭的數據。
利用這些數據,Drive PX可以實時處理路況信息,包括其他車輛、信號燈、路標、道路標志、監控攝像頭等等,甚至部分行人。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在云端的NVIDIA Tesla超級計算機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識別精準度。英偉達CEO黃仁勛說,Drive PX比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自研的無人駕駛系統DAVE“強大3000倍”。
而就在剛剛開幕的CES2016上,英偉達更是推出了采用16nm FinFET工藝的新一代自動駕駛平臺DRIVE PX 2,由兩顆新一代NVIDIA Tegra處理器(共8個A57核心和4個Denver核心、共計12顆CPU)和兩顆基于NVIDIA Pascal架構的新一代GPU構成,采用水冷散熱,性能等同于150部MacBook Pro。英偉達現在已經和奧迪合作進行系統測試,奔馳、寶馬以及福特公司也將在使用該系統來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汽車在本屆CES上可謂大放異彩。
總結
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科技大佬們除了愛在傳統手機、電腦上愛下功夫之外,還醉心于向新興產業進軍。但許多新產品還是可以(甚至智能)通過手機進行控制。因為手機體積小巧,方便用戶操作,而且手機本身就是通訊工具,遠程控制起來更得心應手。
或許我們可以預言,未來的智能手機,會更像一個遙控器。